老桃树
文/马淑鸿
小区西头有棵老桃树,枝枝叉叉的大树冠遮了好大一片荫。每当春天来临,一树桃花引得蜂飞蝶舞,近看远看都灿若云锦。爱花的人不惧春寒料峭,可以站在树下赏玩半日;即便那不爱花的,走到树旁也会驻足观望,啧啧称赞这棵老桃树年复一年花团锦簇,该不是成了桃树精了吧。
早年这里都是农家院落,二十年前归了城里,拆了农家院改建成居民楼。改建时开发商想砍了这棵树,老支书不同意,他说桃树是村民的保护神,万万不可砍杀;如果实在碍事,可以考虑移栽。
建筑设计院的主设计师是个大姐,极爱花,她来实地查看时,恰好桃花正开得最盛,那一树粉红让大姐惊叹不已,硬是把老桃树设计到了楼间最恰当的位置,无论从哪个巷口看,都能窥见老桃树的花枝叶茂。
听邻居刘阿姨讲,自她记事起这棵桃树就长在她们家的院墙外。儿时爷爷告诉她,这是一棵野桃树,可以活得很久。刘阿姨说,小时候每年到了清明节,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剪一段新桃枝,再绑上后山拔来的一把绿艾蒿,插在门口辟邪。
桃树能辟邪的典故,来自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就找到了黄河、渭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临死前丢掉他的手杖,手杖立刻化成了桃林。中国人喜爱桃子,不仅它汁多肉甜,充饥解渴,也寓意着长寿富贵。夸父追日身披万道金光,手杖则是他追赶太阳的能量棒,而鬼魅则惧怕阳光,故有了桃树驱鬼辟邪之说。
桃树辟邪来自于传说,但桃树枝可以治病则是现身说法。刘阿姨说,有一年老支书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长了一身小疙瘩,奇痒无比,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以后不知从哪里得了偏方,让她用桃树枝煮水洗,谁知洗了五、六次竟然好了,而且好得特别彻底,从此再没有犯过。
破四旧、立四新那年,疃里有几个学生娃要砍了这棵树,说是桃树被妖魔化了,属于四旧。老支书不让砍,可又找不到过硬的理由。当时刘阿姨也是村妇女干部,机灵的她想起自己家里有一幅宣传画,上边有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背景上画着一枝傲雪盛开的梅花。桃与梅花型相似,刘阿姨说,可以用这幅画保护野桃树。老支书一拍脑袋说:“妙!”立刻把画装裱好,直接挂在了桃树上。野桃树因此逃过一劫,她似乎真有灵性,自此后越发花开得殷勤,果结得密实。只是野桃子小,奇酸,真爱吃它的人不多。
那些陈年往事,诉说的不仅仅是桃树的命运,也是无数人的风雨人生。时光流转飞逝,昔年年轻力壮的老支书、如花似玉的刘阿姨,而今都成了白发老人。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也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楼舍之间绿化带种了很多棵樱花、玉兰花、丁香花等,只是哪一棵也没有老桃树更富有韵味。
老桃树花开得再美,也是一时光景,当她繁华落尽,人们走过她的身边时便显得脚步匆匆。我也爱花,但更喜欢看花落后老桃树萌发的嫩叶,尤其是暖阳灿烂地照着,那满树绿色特别柔美清新。筋络分明的叶片,诉说着大自然造物主的精妙,风一吹,细细索索的声音响起,似无数个绿色的小精灵在齐吟合唱。
突一日,我又在老桃树边看她的叶子,它们已从嫩绿变得青葱。不经意间,我看到很多毛茸茸的小毛头在枝叶间探头探脑,那呆萌的小样子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孩……这让我对老桃树更多了一份亲近。每天路过时,我都停下脚步看看小毛头们是否又长大了些。
小毛桃越长越大,也越来越克制不住地展现着自己,它们向飘过的云朵、飞过的小鸟、甚至枝叶间穿过的清风,不住地打着招呼。偶尔也有粗心的鸟儿踩疼了它们,甚至还踩落了几个总也打不起精神的兄弟姊妹。老桃树总是对它们絮絮细语,似在不住地安抚着娃儿们:稍安勿躁,成长总会有代价,要学会耐得住寂寞……
老桃树就这样年年絮叨着,享受着时光静止般的美好。而我则成了她忠实的粉丝,每天都去向她问好,希望可以长长久久地与她比邻而居。
马淑鸿,烟台蓬莱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职工,现已退休。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