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伯川烈士长眠于丹江口市金岗山烈士陵园。
人物档案
向伯川,生于年,籍贯均县肖川(今丹江口市均县镇)。年,26岁的他在襄阳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北特委指导下,向伯川等人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开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郧阳的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年,时任红三军营长的向伯川,在均县浪河青石铺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
革命烈士证封存在木箱里
年初夏时节,在郧阳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长廊,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十堰市分公司党建工作部干事、37岁的中共党员向阳,带着妻女反复寻找着曾祖父向伯川的名字。
对于曾祖父的记忆,向阳是从父亲和祖父那里得知的。“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候,与太爷爷相关的印象,我大多是临睡前零零碎碎听到的红军故事,而故事里,爷爷从不曾提起太爷爷。”直到现在,向阳只见过曾祖父向伯川的烈士证书,“小时候,我还以为是张奖状哩!”
向阳记得,他在丹江口市读小学时,一天,他正在祖父家玩,忽然来了两个人说要登记烈士家属信息,他才在祖父家第一次见到那张封存在带锁的木箱里用纱布包裹了好几层的向伯川革命烈士证书。
等来人走后,向阳问起祖父家里怎么有“奖状”时,祖父只说了一句,那是你太爷爷(曾祖父)的奖状,便收了起来。
向阳对曾祖父向伯川更多的认识,是初中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到丹江口市金岗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时,他在纪念碑上无意间看到了向伯川的名字。“因为‘向’姓比较少见,回去后追问父亲,才得知碑上刻的是我太爷爷的名字。父亲说,他也是听我过世的祖母简单讲过。”
从父亲向天汉的口述中,向阳了解到关于曾祖父向伯川的传奇革命故事。
26岁在襄阳读书入党,随后加入红军
出生于年的向伯川,籍贯是均县肖川。年,26岁的他在襄阳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北特委指导下,向伯川等人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开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郧阳的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年底,向伯川回到老家发动和组织农民起来反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
年,贺龙率红三军来到均县,向伯川积极配合红军发动群众斗争、打击土豪劣绅、发展革命武装,并任红色补充军第三大队大队长。是年秋,红三军离开均县,向伯川与其弟向光源随军撤离,在均县浪河青石铺与国民党51师遭遇,向伯川奋勇冲杀,最后壮烈牺牲。
据年9月由中共郧阳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编撰的《郧阳党史资料丛书(第一辑)》记载:“均县苏维埃政府是年5月24日建立的。开始,县政府设在小店子街上的福音堂……红军补充军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长向百川……年8月25日,敌李柱中纠集万余人疯狂‘围剿’我浪河地区各级苏维埃政权。……战斗中,向百川及苏维埃政府负责人曾宪祖等30余人壮烈牺牲……”
据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丹江口市志》中《人物传》记载:“向百川牺牲后,国民党收编的土匪张恒金部洗劫向家,搜捕家属,烧毁房屋,将其父向德雄枭首示众,向之妻被逼跳入水塘又遭枪击。”
新中国成立后,向伯川的后人发现有关党史资料在编撰过程中因方言字词影响,“向伯川”被误读误写成“向百川”。因此,在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时,应家属要求,一律镌刻为向伯川。
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家孟宪杰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他联系丹江口市有关方面的党史专家,查阅权威资料得知:向伯川烈士的原名是向光溢。
土匪洗劫向家,向妻跳入水塘死里逃生
“我的太爷爷向伯川牺牲后,敌人知晓留有后代,便上门抄家。我的太奶奶带着年仅3岁的爷爷跳进荷塘中躲避,敌人乱枪扫射,见有血水泛起,又等候多时才离去。当时,我太奶奶右大腿中弹,她忍住疼痛一声不吭,紧紧捂住我爷爷的嘴巴,咬牙挺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悄悄上岸,死里逃生。从此,她独自拖着行动不便的腿拉扯我爷爷长大。”向阳向记者讲述了长辈们告诉他的事。
年11月,十堰地方文化历史学者杨立刚通过研究发现,《丹江口市志》中记载“向百川,原名向光溢”,书中还记载其弟向光源当时也随红军行动。
杨立刚日前告诉记者,《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中介绍:“均县等地的工作由中共鄂豫边特委领导,并有小股革命武装。红三军到达鄂西北后,对均县等地的地方武装进行了整编,进一步严密了组织。”该书四卷本的《资料选编》里更明确介绍:“以后红三军到均县,纪大刚、杨万善、向光溢编为一个团,三军给了他们一部分枪。”
向阳向长辈们求证得知,向伯川烈士家共计兄妹5人,分别是:向伯川、向光源、向光起、向光潜、向光英。其中,向光英是女孩。5人具体排行不清楚。
“我爷爷向伯川牺牲后,土匪追到老家。奶奶当时在水塘边洗衣服,遭枪击后大难不死,捡回一命。直到年去世时,体内的子弹都没有取出来。”向伯川的孙子、医院职工向天富告诉记者。
武当山下红色岁月最真实的历史见证
记者翻阅有关党史资料,关于向伯川投身革命事业的经历渐渐明晰。
年7月下旬,湖北省委派张学武到鄂北组建中共鄂北特委。从省委和鄂北特委派回郧阳工作的有均县的向伯川、宋良由、刘鼎三、袁祖斋、谭华兰,郧县的燕若痴,房县的李明铨,竹溪的华丽中等。
年8月25日,均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浪河店遭遇约万名敌军袭击。红军特务连和红补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英勇奋战突围。激战中,向伯川及苏维埃政府负责人曾宪祖等30余人壮烈牺牲,致使县苏维埃政权遭到破坏。
年10月1日,国家民政部批准向伯川为革命烈士,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证明书上,生前所在单位及职务一栏写着:“红三军三大队大队长。”牺牲时间地点原因标注是:“年在均县浪河青石铺战斗中光荣牺牲。”
今天,当我们在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丹江口市金岗山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时,都能看到向伯川烈士的名字。郧阳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刻着“贺龙部队营长向伯川”。
那么,向伯川烈士牺牲时究竟是营长还是大队长?是一大队大队长还是三大队大队长?因时间久远已难以考证。我们只能从不同的党史资料中获取他的革命事迹。
“向伯川的革命事迹,是武当山下红色岁月最真实的历史见证。”长期研究十堰红色文化历史的十堰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二级调研员桂柏松评价说,“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无畏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千千万万的红军将士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英勇献身,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强敌面前不低头、困难面前不退却,他们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红色传人奋勇前进。”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文、图/记者朱江编辑: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