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端午的习俗由来已久,自古就有端午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地方民俗习俗。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很多章节在描绘端午节场景。
#端午节#《红楼梦》写到了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中秋节、除夕、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许多讲究,更有许多有意思的习俗。端午临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红楼梦》的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是如何过端午的。
曹雪芹通过多种角度,一方面展示端午丰富的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物形象及个人命运。
01佩香囊
在第二十四回里,贾芸为了在贾府谋得一点差事,于是在端午节从倪二那里借了些散碎银子,买了些买了昂贵的麝香、冰片,来孝敬凤姐。贾芸为人情商非常高,他很会来事,他直到“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此时王熙凤正是要办端阳节礼的时节,贾芸来得正是时候,因此深得王熙凤的欢心。
所以,懂事的贾芸,知道凤姐必定需要香料,于是趁着端午来行贿,他在对的时间,送给对的人,他的求职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过去的豪门贵族,端阳节少不得要购置名贵香料,不仅自家要用,还要送人,尤其像贾府这样的名门贵族,还要买大量的香料运送宫中,供元春使用。
02斗百草
斗百草就是意象很重要的活动形式。
据《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也有一段关于端午斗百草的故事,文章中描述:
小螺和蕊官、藕官、香菱、芳官、豆官等人,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
其实古代的斗草分,具体有两种斗法:即“武斗”和“文斗”。
所谓“武斗”就是两人各持草茎的一端,然后用力去拉,如果谁手里的草茎先断谁就是输家;
而所谓“文斗”就是双方像吟诗答对那样互对草名,当其中一人报出草名而另一方对不上的时候,这一方就算赢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显然红楼梦里的斗草明显属于“文斗”。
03赠扇子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了扇子,有团扇,有折扇,有芭蕉扇……扇子是古人端阳节之后,盛暑之际必不可少的物件。晴雯跌扇、撕扇正是在端午前后。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一个场面:
元春给众人赏赐端午节礼物,其中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元春给祖母贾母、母亲王夫人、父亲贾政、弟弟宝玉、以及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等人都有。我们知道,红麝串是用麝香和其他配料一起做成的串子,属于香料制作而成的端午节礼,而扇子则是古代端阳节常常互相赠送的一种礼物。
林黛玉获得的东西和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一样,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规格也比较低,但是给贾宝玉的节礼和薛宝钗的一模一样,品种多,数量多,规格高。可是元春却故意将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赏赐为一样。关于这个细节,很多红学专家认为,元妃并不是弄错了,而是她故意暗藏玄机,暗示宝玉的婚配应该选择薛宝钗。
过了端阳,天气渐热,古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他们纳凉都是用团扇或折扇,因此端午赠扇习俗由此而来。
04“蒲艾簪门”
古代夏天炎热,毒虫肆虐,瘟疫横行。于是古人便称农历五月为恶月,“重五”便被视为恶日。于是,在端午这一天,人们都要在自家门上插上菖蒲和艾草,用以驱虫除祟。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提到了古人过端午的三个习俗:
“蒲艾簪门”就是在门两边插上蒲艾等香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蒲”是菖蒲,有香气,生于水边。“艾”是艾蒿,茎叶有香气。“蒲艾簪门”就是将蒲艾插在门上,以驱赶蚊蝇、虫蚁,含有驱邪、辟邪的意思。
“虎符系臂”就是用绫罗等织物制成小老虎形状的东西,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邪消灾。“虎符”是古人辟邪护身之物,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避恶消灾。
不过,在古人看来,老虎的形象也是可以祛病消灾的,因为猛虎能食百鬼,亦能镇压“五毒”(——蛇、蟾蜍、蝎子、壁虎和蜈蚣)。于是人们常用艾草编结成的“艾虎”,或者用软布缝制一个“五毒老虎”,也有人佩戴“五毒荷包”,内置草药,外绣“五毒”。荷包常做成葫芦的形状,因为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还能收服“五毒”。
“赏午”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吃中饭。而是说端午节午间,须饮雄黄酒,吃桃、桑葚、樱桃、粽子等,欣赏石榴花等端午时光,无论富家贫家,互相宴请,这一切活动,统称“赏午”。原文中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备了酒席,宴请姐妹薛姨妈、外甥女薛宝钗,以及贾府的一众女眷,名曰“赏午”。王夫人请薛姨妈母女一起“赏午”,自然就是一起用餐,庆贺端午。就像除夕、中秋一家人一起吃饭,有很多习俗讲究。
05吃粽子
吃粽子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端午习俗,南北方都有。史书记载,吃粽子的习俗最早源于战国时期,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其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红楼梦》里也又很多处写到了吃粽子的场景。原著第三十一回,宝玉和晴雯发生口角,此时恰巧黛玉过来了,为了缓和尴尬气氛,就顺口打趣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黛玉一句玩笑话,反映出贾府端午节也是要吃粽子的,而且吃粽子的习俗是不分主子奴才的。
到了《红楼梦》时代,端午小吃粽子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口味。《调鼎集》里就收录了竹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和火腿粽,除了蒸、煮,还常常油煎。《食宪鸿秘》中更有一种粽子,用核桃肉和薄荷末拌匀作馅。
06荡秋千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道:
宝玉生日后,尤氏带了贾珍的两个侍妾佩凤偕鸳来游玩,就有关于他们荡秋千玩耍的情节:……这里众人且出来散一散。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顽耍,宝玉便说:“你两个上去,让我送。”此时正是端午前后,正是荡秋千的好时节。
荡秋千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都玩过。如今我们很多学校、公园里都有秋千。荡秋千最早是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大约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深受大众的喜爱,直到汉代以后,荡秋千逐渐成了人们清明、端午时候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
四大名著(全四册精装彩色插图珍藏本附赠精美书签)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87.6购买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古代人过一个端午节,有很多习俗花样可以玩,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我们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呢?好像除了吃两个粽子,门口插点柳条,手上绑点红丝线,别的也没啥了。如今的人们为了追求金钱、礼仪,人人忙着挣钱,很少有人在乎这些古代传统文化习俗了。
有时候,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应不应该效仿一下古人,把这些有意思的传统习俗重新捡起来,继续传承下去呢?
红楼梦原著版(套装上下册)(全两册)(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年级必读书单)京东月销量1万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2.6购买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