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网络中国节端午营口人,端午节别丢了
TUhjnbcbe - 2024/8/6 0:37:00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风俗习惯形式多样

营口地区保留至今的端午习俗有哪些?

跟着下面的动画,一起了解下

01:31

吃粽子

粽子是中国独创的传统食品,形、味俱佳。营口地处大辽河入海口处,苇塘众多,因此,本地包粽子基本上都用苇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粽子叶。粽子的形状以三角为主,也有包成四角的。包粽子的绑绳一般用马莲。在粽子馅儿的选择上,水田区多用江米,旱田区以黍米即大黄米为主,也有用小黄米的,有时候还会放一些红枣。粽子一出锅,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再蘸上细白糖,口感香郁粘滑。

煮茶叶蛋

和粽子一样,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物。在东北地区,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煮茶叶蛋吃。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另外,营口民间还流行端午吃煮鸡蛋前做撞蛋游戏,撞碎其他鸡蛋的为胜出者。

系五彩绳

五彩绳在《营口县志》中称“五色丝”,还有叫“续命缕”“长命结”“拴命线”的。五彩绳的五种颜色不是随便哪五种颜色都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当天清晨,大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或是脖子上系上五彩绳。系绳时,禁止儿童开口说话,佩戴后,不可任意剪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降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摘掉,寓意着让水把瘟疫和疾病都冲走,期盼儿童平安健康,好运相伴。

插艾蒲、挂布猴

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中的“插艾”指的是端午节在自家大门或是窗楣上插艾蒿的这项习俗。《营口县志》中记载:“五月五日为端阳日,以彩纸叠葫芦悬门前,并插蒲艾。”但旧时营口艾蒿不多,蒲草举目皆是,于是端午节有了插蒲草的习俗,还有艾蒿与蒲草两者兼插的习俗。

除了插艾蒿、蒲草,家家户户的大门口还拴着身穿黄马褂、手拿金箍棒的小布猴,以及纸葫芦、小布桃和用五色麻编成的扫帚和小篦子。挂扫帚、小篦寓意扫除垃圾、清洁卫生又扫除晦气、驱除不祥之物;“纸桃”中“桃”与“逃”同音,有逃出灾难之意;“葫芦”和“桃枝”有长寿之意。

采药

古人将五月视为“毒月”,这里的“毒”指的是“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古人认为此月多灾难,必须采取各种办法规避,由此形成了采药习俗。

营口的采药习俗有三。第一:洗沐,农历五月初四采集艾蒿、桃枝、桑叶等浸泡在水盆里,放在院中。第二天早晨用水给小孩擦身,成年人洗手、洗脸,据说能去毒,蚊虫不咬。第二:饮塗,即饮雄黄酒。这种酒有毒,但对毒虫有驱杀作用。后由于饮雄黄酒对身体有碍,用饮黄酒、白酒替代。第三:采储,宋代吴自牧的《在梦梁录》中提到:“五日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营口本地也有很多采摘艾蒿和菖蒲的人,除了当日挂在门上,还有一部分晒干,留着备用。

总监制/王忠陆监制/张旭勇朱琳

记者/孙瑞夏文编辑/孙瑞

责编/魏家鹏制作/郝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中国节端午营口人,端午节别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