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艾草种植行业现状
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分布广,在中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艾晒干粉碎成艾蒿粉,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如今,这个有着多年种植历史的小小艾草,一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除了传统的农户种植,通过直销或分销渠道销售艾草,以及艾草加工商生产艾制品之后再销售的商业模式以外,“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为近些年来艾草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艾草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随着艾草的产业化发展,对艾草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据相关调查,我国现有艾草余种,被称为艾叶的同属植物有20多种,可谓品种繁多,蕲艾、北艾、红艾、海艾等,形态各异、株高不等。
过去市场中,供应的货源以采集野生艾叶为主,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逐渐锐减(药农使用过量、过度开荒、野蛮式采收),家种逐步发展起来。现在市场供应的有野生品和家种品,以野生品种为主,每年的3-4月为栽种期,当年5-9月为产新期,其中在端午节前后采收的艾叶有效含量最高,因为此时的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值。家种发展快速。除新疆、西藏外,艾草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近两三年副产区兴起较多,种植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如副产区四川、贵州、陕西、云南、湖南、甘肃。
艾草再生能力强,类似其他草类药材,能收多次。河南产区为例,一年产新四茬,通常第一茬在农历三月初,第二茬在端午节,第三茬在中秋节前后,而最后一茬在中秋后。艾草行业发展趋势指出,平均亩每亩产干全草约公斤,纯叶约公斤左右。
如今产业竞争较大,仅河南南阳艾草全产业链注册公司就有家,包括加工企业家、销售企业家、艾灸馆26家、艾草行业技术培训机构4家;网络电商遍及全国各地,预估余家,其商户80%在南阳,年销售额达80亿元,带动艾草种植20万亩,野生艾草开发利用12万吨,促进近10万户艾农增收。
艾草种植发展前景预测
艾草的种植相对简单,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精力和成本投入,一般都是每年的三月初根茎开始萌发,到了四月下旬就可以收获第一茬了,亩产公斤左右,每年可以收获四到五次。每收割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肥,保证根茎营养,肥料以腐熟的人畜粪类为主,配以磷钾肥,保持住土壤湿润即可。如果种植管理做得好,除去人工成本,还能找到固定的商家收购,种植一亩艾草的收益能够在元上下。
虽然种植艾草的利润较大,但是其风险也不可忽视。首先艾草种植的前期人工精力投入较大,联系收购商、运费等人力成本和金钱投入不可小视;其次,野生艾草在市场中更受欢迎,人工种植的艾草市场生存空间较小;例如罗浮山原种红脚艾现在市场前景很大,也是受到种植户的追捧。最后,由于艾草生长的季节性较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质量价格也不相同,所以市场并不稳定。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艾草行业市场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智研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