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一片雪,洱海无尽蓝”,这是云南大理标志性的风景,而世居于大理的白族人民也用一项“至白至蓝”的技艺浸染了千年时光。白族扎染将柔软纯净的白和深邃温润的蓝结合得美妙动人,它不仅可以成为服装饰品,也能用于房屋装潢。不妨说,这“白如苍山雪,蓝如洱海水”的扎染构成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底色。
蓝白造就的古典美
扎染工艺源远流长,古称“扎缬”“绞缬”。隋唐时代的学者刘孝孙在《二仪实录衣服名义》中提到:“夹缬,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服之。”唐贞元十六年(年)时,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由扎染而成。南宋画家张胜温的《张胜温画卷》描绘了跟随大理国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与传统蓝底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这也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最直观记录。
今天的大理民众习惯将扎染称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而这一技艺又包括扎花、浸染、漂晾三道主要工序。
扎花是缝扎结合的手工工艺,选取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按花纹图案要求,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灵活变化的针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或缝合或缠扎,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浸染所用染料沿袭传统,取之自然,为苍山上生长的板蓝根、廖蓝、艾蒿等天然植物,只有它们才能成就那一抹惊艳时光的“岁月蓝”,没有替代品。这种蓝色泽纯正、永不褪色,且散发着幽幽的草木芬芳。
经过少则两道、多则八九道的浸泡固色后,工匠才晾干布料的水分,开始拆线。因缝扎针脚不一、浸染程度不同,就算同一个手艺人用同一种手法制作同样的图案,成品也很少能一模一样,因此每一条扎染布都是“孤品”。扎染将山水气韵与民族风情相融,展现着机械印染难以企及的古典美。
段银开,带你看大理最美的扎染布
年10月,大理州首届旅游创意商品大赛揭晓,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选送的挂壁作品荣获工艺品类一等奖。
这幅壁挂高约1.5米,长约0.5米,在土布上扎染出蓝底,以白为主、间黄线条勾勒出莲花观音像。只见观音像周围云雾缭绕,仙气飘飘,更为生动的是,观音头像四周环护着淡黄色的佛光。较普通的蓝底白花而言,多了一种颜色,也就是说,需扎两遍、染两遍才成画,工艺更为复杂。
壁挂的作者叫段银开,也正是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的创建者。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周城白族妇女,虽年过四十,但粉色新式蕾丝小坎肩一穿,耳后白族头饰大红花一戴,可掬笑容之下,热情奔放的个性便再也掩饰不住。
周城是一个以“城”为名字的白族村子,坐落在苍山脚下,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是中国最大的白族村落,也是名副其实的“白族扎染之乡”。扎染布是周城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可以说,它贯穿着周城人的一生。孩子出生后,大人背裹孩子的披肩扎染布上是一幅八卦图,寓意“避邪保平安”;新人结婚所用喜被的被面,一定是扎染布;日常妇女的头巾、围巾、鞋面等,都用扎染布;寿衣也用扎染布,但不扎花。
年,段银开就出生在村里一户扎染世家,自幼耳濡目染,10岁就会扎花,17岁起专业从事扎染成品加工,并独创染制各种花色的技巧,丰富了扎染产品的种类,新创出花色衣、裙、裤、头巾等产品,图案色彩鲜亮,花色品种丰富,兼具美观与实用,在扎染行业影响力非常大。
年10月,段银开应邀到云南省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扎染技艺传授,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被校方聘为“特聘专家”。之后,她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扎染行业,带出一大批徒弟,结合旅游市场,传播、传承和弘扬扎染技艺,深受媒体和业界好评。年,段银开被评为白族扎染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说到扎染,段银开如数家珍:一块土布,要经过8道工序,才能成为扎染布。而说起儿时扎染和今天的差别,段银开又颇为感慨,那时的场面非常单调,也没有模具,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画,直接扎,产量很小,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当时是无法想象今天这样的速度和产量的。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染料逐步由传统板蓝根变成价格更低的各种现代染料。“对于一件扎染作品而言,最要紧的不是染料,扎花工艺才是它的灵魂。”作为扎染非遗的传承人,她显然考虑得更多,也想得更长远。
一座传承技艺的博物馆
对于现在保护传承白族扎染技艺的些许成绩,段银开始终不满足。年,她和丈夫一起收购了当地一处老厂房,将其改建为以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基本形式的扎染博物馆。夫妻二人在周城村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整理、挖掘、抢救传统图谱余张、模版余块、传统扎染品余件,使大批珍贵藏品得到保护和展示。年年底,“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将扎染作品展示与扎染技艺示范相结合,推向旅游市场,并成为多所大学的教学实训基地。段银开说:“白族扎染已有上千年历史,我们俩都想将这份手艺一直传承下去,这是一份责任。”
我们到达白族扎染博物馆时,远远就看见段银开夫妇站在素白小楼门前迎接我们。他们很健谈,古文化知识积淀深厚。经过夫妇二人的一番生动介绍,扎染工艺更显得异彩纷呈,让人着迷。博物馆是几个毗邻的白族小院,步廊两侧张贴着扎染工艺应用于时尚衣物的设计图样,内馆玻璃立柜里陈放着布袋、抱枕等工艺品,每一件都像是与段银开夫妇亲熟的朋友。院内屋檐下,十多位戴着青头帕的白族奶奶正在利索地扎花,段银开的小女儿和侄子围着奶奶们学习,一针一线,有板有眼。
如果您有空坐下来喝茶,那浅蓝色清凉回甜的,一定不是普通绿茶,而是小院里随手采摘的板蓝叶子泡的药茶。当然,您还会见到段银开亲自展示绝美的扎染布,它们花口不一,但一定都白得像苍山雪,蓝得像洱海水。(王观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