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那些年,秦州西关城里的老人吓唬小孩就会说:你听么,巷道口啥响了?铃铛响了,瓜四铃要来了,你还不听话,叫瓜四铃把你抓去。小娃娃们立刻就给吓乖了。
姥姥给我说过这个人的故事,瓜四铃没名没姓,大家这么叫他是因为他半疯半傻。
天水人把傻,说成“瓜”。叫“四铃”,是他一年到头穿大青衫,腰系麻绳,扎着个铃铛,叮当叮当,常年走街串巷,干百家活,吃百家饭。天黑了,就回到他的小矮屋了。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谁也不知道他真实的姓名,也不知他怎么来到秦州城的,茶余饭后,有人喊他帮干活计给口饭吃,有人找他逗乐解乏,依他的傻憨样儿和走路就响的铃铛声,大家都喊他瓜四铃。
姥姥说这个瓜四铃个头儿高高的,经常蓬头垢面,两只脚随意穿不一样的鞋子。乱糟糟的头发散在肩上,有时乱扎成两小辫。
小娃娃怕他,是他嘴里有“咕嘎咕嘎”的怪声。他盯你看时,只会傻笑着。
天水秦州,民风淳朴,好乐善施,瓜四铃很勤快很善良。就像个天真烂漫缺心眼的大瓜孩。谁家有砍柴挑水、垒墙做煤块的活儿,他都去干。
干完活计,也不进人家的院门,就坐在外廊台上,等主人家给他送来的饭吃。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他最爱吃锅盔泡洋芋烩豆腐。
姥姥说,他疯癫,他憨傻,但从不乞讨。成天干着苦累活,还乐嘻嘻的不懂日子的愁和苦。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古城的五月初五,一大早,大家还在睡梦里,瓜四铃已经推着他的独轮车,装满艾草,响着铃铛,从城东到城西,“艾蒿,艾蒿,卖艾蒿”扯着嘶哑的声音满城叫卖。
满车的艾蒿,是瓜四铃照着手电筒,摸黑爬沟挖渠采来的。他不认得钱数,随你放钱,随你拿艾蒿。只要有人买,就咧嘴露着白牙呲笑。一木车艾蒿不到中午也就买光了。
有人给瓜四铃说,你把钱攒下成家娶媳妇。他就把钱埋到树下了。可后来忘了埋在哪棵树下,卖艾蒿挣来得的钱自己也找不到了。
有几天,西关城里伏羲庙街不见瓜四铃游荡。这个在家家户户的檐下乘过凉的人,看不见,大家还有些挂念。有热心肠人就到他的小矮屋去看。结果他病了,一个人在黑屋躺了几天,几个街坊就把他送到老中医那儿给治病。还有人送去热汤热面和换洗衣物。
大家都说他疯癫痴傻,可他凭双手养活自己,没干过一件坏事儿。还给大家带来些快乐。是个没心没肺的与世无争的好人。
又过了些年,瓜四铃突然消失的无踪影。从此,古城人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端午节,秦州城,年年有清水白粽、五花丝线、油炸盒子和绿豆糕,唯独缺了瓜四铃叫卖艾蒿的声音。大家觉得节日里少了什么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直到现在,秦州老一辈人,每逢端阳节会忆起他,还有在外离乡的游子,想起他的卖艾蒿声,就像是添了一段乡愁。
有人用唐伯虎的《桃花庵》怀念瓜四铃: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斯人远去,可他的传说还在。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