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粽香里的文化传承
TUhjnbcbe - 2024/3/31 10:02:00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洁)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一系列习俗在传承和发展中描绘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色。

顺应自然传递科学精神

“端午是夏季第一个民俗节日,此时阳气最为旺盛,蚊虫渐多,容易滋生传播疾病。所以,这个节日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祛病辟邪有关。”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兰玲介绍,端午门上悬艾与桃枝最为普遍,人们认为桃木具有辟邪作用;艾蒿的芳香之气有驱蚊虫之效,除了挂艾之外,还用艾叶做成香包,戴在身上,起防蚊虫的作用。

端午期间为了预防蚊虫的习俗还有很多。早在周代,就有“五月五日,蓄兰为沐”的说法,屈原的《楚辞》中也有“浴兰兮沐芳华”的诗句,即是说人们用兰等花草泡水洗浴。兰玲介绍,端午习俗里,一直有用月季、蔷薇、藁木等带香气的花草及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蜡条皮等泡水洗脸的习俗,据说可在夏天防蚊虫叮咬。不论是哪种习俗,其本意都是与驱五毒有关,所用原料大都有药用价值,体现了百姓对自然的尊重与认识。

祈福求祥传承美好愿望

《风俗通》说:“先节一日,以菰叶裹粘米、栗、枣,……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所以赞时也。”端午节这天,山东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包制粽子的叶子一般是竹叶或苇叶。但山东境内还用一种特殊的粽子叶材料,即桲椤树(学名槲树)的叶子。桲椤树叶子的生长规律是“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因此在民间包含着家中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

祈福孩子健康平安也是端午节俗的一个主要内容。兰玲介绍,小孩子身体抵抗力较差,人们会给孩子戴绣有剪五毒图案的肚兜,佩戴香包等佩饰,最常见的是在孩子的手腕和脚踝上系五色的丝线,等到端午后下第一场雨时,把五色线抛到水里随水流去,寓意着让水将瘟疫、疾病冲走。除此之外,拉露水、贴端午剪纸,门上挂艾草、桃枝、布猴等习俗也都表达着祈福求祥的心理。

孝老敬亲感悟家国情怀

“据说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这天自沉汨罗江,后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他,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敬仰怀念之情。”兰玲介绍,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传递的人文情怀也有很多。“端午期间,人们会通过吃鸡鸭鹅蛋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强身健体。”兰玲介绍,在过去农家即使再困难,这些蛋类也要样样数数准备一些,端午节前馈赠亲朋、孝敬老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这些习俗中得到了传扬和巩固。

在与家人团圆、孝敬长辈中感悟家国情怀,在与端午相关的传说中了解传统文化,在赛龙舟中体验团结合作精神——如今,端午节的节俗文化中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对平安健康的祈福。人们在端午节中洞察历史、走向未来,便是传统节日真正的意义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粽香里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