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每听到这首儿歌,端午就像又到了眼前,有关端午的一切就又历历在目!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多达二十多个叫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但凡有华人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有一段关于贾府过端午的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地哭起来里?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插蒲艾、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酒、赏午驱邪,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赋予端午的记忆。
¥5共5本正版人生弦外有余音+独自闲行+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让这生命从容+我在春天里看到的散文文学京东¥58购买记得小时候,端午是四里八乡的孩子们整个上半年的期待。每到端午的前一天,都会和几个小伙伴约定好,第二天早上一起去采艾草。纯真的记忆中,端午的艾蒿是一种很神奇的草,能治百病。这一晚,一定是兴奋得睡不着觉。天不亮,我就早早起床,安静地等小伙伴的呼喊声,然后和他们边走边跳地奔向田野,寻找平日便熟识的艾蒿,一会儿就会采上一大把,兴高采烈地往回走。回到家,将艾草一颗颗插在高高的门桩上,喜滋滋告诉妈妈任务完成,那种能为节日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儿时的端午节,不但能吃上妈妈亲手包的好看的粽子——绿绿的外衣、白白的糯米、裹着红红的枣子和豆子,香香糯糯,还能收到最美的礼物——妈妈用五种颜色缝衣线编制的五彩绳和填了香草和药草的绣花香囊。许多年过去,粽子,不再只是端午节的食物,超市里每天都能买到,品种更加的丰富多彩;五彩绳和香囊,也成了商家每日出售的饰品,色彩更加的琳琅漂亮。然而,端午节对我而言,已经不再是吃粽子、佩戴荷包那样简单,往往与更多的回忆、经历混杂在一起,那淡淡的粽香交织着浓浓的亲情,将一直芬芳着我与家人相聚的岁月!那份欢乐与怀念,永恒不会消散,且,日久弥香。
¥3正版梁实秋散文作品心若淡定便是从容现代名家散文随笔书籍梁实秋文学梁实秋散文集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15.8购买说起端午,我们不得不提起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他,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长太息以掩涕兮,爱民生之多艰”的悲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坦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屈原至城报国,境界已经走出了荆楚大地、溢出了汨罗江水,成为华夏儿女彼此认同的家国情怀。屈原留给这个民族的回响彪炳出永恒不变的时代价值,也定格了端午独有的气质符号。传统节日体现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不断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涵,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今年的端午节更要注意发掘节日中的健康文化内涵,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弘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疫情并未结束,谨慎出行,不扎堆、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战时警觉,绷紧防控之弦,才能度过一个韵味不减又安全平稳的端午节日。
“草木葱茏,艾蒿摇曳。雄*酒烈,千帆竞发。”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中传承,并迸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王路梅,河北邯郸肥乡人,中学教师。肥乡区作协会员。
#顶替学籍和顶替大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