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到夏天,一般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高温酷暑,但实际上,夏天最令人苦恼的应该就是无处不在的蚊子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夏天晚上睡得正香的时候,耳边就会传来蚊子不绝于耳的嗡嗡声,不仅如此,蚊子在人体身上留下的“印记”也会令我们十分难受。
对于古人而言,他们是非常厌恶蚊子的,在《庄子天运》中旧曾记载过:
“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由此可见,就连如此逍遥的庄子,对待蚊子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的。
为了对抗蚊子的侵扰,现代人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说蚊香、花露水等等。那么,在古代社会中,没有这些现代工业制品的古人又是如何驱蚊的呢?
通过外在装置来避免蚊子的攻击
在《金楼子》中曾经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躲避蚊子的侵扰,就使用了一种叫做“翠纱之帱”的装置,而这也应该就是现代社会中的蚊帐了。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蚊帐都是人们躲避蚊子的有利法宝。虽然说这种将蚊子挡在外面的方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将人与蚊子隔离开来,但毕竟蚊帐的使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如果说漏了几只蚊子在蚊帐里面的话,那么也一样难以抵挡蚊子的侵袭。
除了蚊帐之外,很多古人也会通过佩戴香囊的方式来驱逐蚊子,在这些香囊中,通过装上一些具有驱虫功效的药材,如薄荷、茴香等,蚊子自然也就会远离了。对于古代人而言,他们所使用的香囊就好像是现代人的风油精一样。
到了清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也制作出了一种吸蚊灯,这种吸蚊灯以铜为原料,其椭圆形的灯身侧面有一个张开的喇叭口,当蚊子被灯内的火光吸引过来后,就会随着气流进入灯内,而后被火烧掉。而这种方式就是利用了蚊子的趋光性,来对其进行围捕。
使用草药来驱逐蚊子
除了外在工具之外,故人们也发现了许多草药驱蚊的功效。
最开始的时候,古人发现将艾草或者蒿草进行燃烧后,蚊子就会远离这个地方,从此,艾草、蒿草就成为了人们居家必备的驱蚊材料。当时,很多人将艾草和蒿草采集回家,并编成草绳挂在门前。等风干过后,就会在晚上的时候取下一小段点燃,这样一来,蚊子自然就不会进入卧室了。
在《格物粗谈》中曾经记载过:
“收贮浮萍,加雄*,烧之,能祛蚊虫。”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将浮萍烧过后就能够达到驱蚊的目的。虽然说这种驱蚊方式与现代社会中的蚊香原理相同,但当时的人们却并没有将其称作是蚊香,而是将烧过的浮萍称为“蚊烟”。
但由于这种方式的时效性有限,因此,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驱蚊方式,在清朝时期,这种“蚊烟”中就被加入了艾蒿粉、硫磺粉等成分,而为了增长蚊烟的燃烧时间,一些工匠还将少量的砒霜加入到了蚊烟中。但由于砒霜本身是有剧*的,因此,一些常年遭受蚊烟熏染的人也患上了怪病。由此可见,为了抵御蚊子的袭击,古人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
找寻蚊子在自然界中的天敌
除了外在工具和蚊烟之外,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成为了古人驱蚊的一大妙招。当时,很多人会在家中放一口大水缸,在其中饲养青蛙、蝌蚪等生物,由于青蛙是自然界中的“捕虫能手”,因此,当它们发现蚊子的时候,自然就会将其作为盘中餐了。
后来,许多文人还会在自己的庭院内种植一些能够驱赶蚊虫的植物,如万寿菊、夜来香等等,这样一来,他们既能够在家中享受夜晚清凉的花香,又能够躲避蚊子的侵扰,可以说,这也是古人驱蚊中一举两得的良方了。
结语
从古人众多的驱蚊办法中就能看出,无论是在过去的社会中还是在现代社会,蚊子对人们的困扰始终存在。虽然说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发明出来很多消灭蚊子的办法,但蚊子却仍然是夏天里一个无法消除的烦恼。或许在未来社会中,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终将找到能够与蚊子和谐共处的双赢办法。
参考资料:《庄子天运》、《金楼子》、《格物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