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的不只是粽子,和咸鸭蛋,而是它!知道的人不多了
端午节吃的不只是粽子。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这是苏轼的端午。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也称“菖蒲节”,想想已有好多年不曾采得艾蒿了,也竟不知哪里还采得到。只得在早市买了些,连同葫芦一起挂在门边。
只是那葫芦,再没有小时母亲自己制作的鲜暖,亲近了,也失去了些什么似的,总是浮了层淡淡的东西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多一些异味与荒莽气,有“五*”之说,即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避“五*”也是过端午节的初衷之一。
唐朝时,皇宫里开始在端午时节大宴君臣,从而对端午节的恶感,变成了欢聚的佳节,唐玄宗曾写道:“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鱼,新筒裹练,香芦角黍”,如此的端午宴是何等的丰盛热闹。再到民间百姓的大宅小户家的端午家宴,丰俭由己寻美味了。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帝京岁时纪胜‘五月》记载端午节的情景:“帝京午节,极盛游览。或午后家宴毕,仍修射柳故事。陈疏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芳树之下,竟日忘归。”
民间多认为:
五月为*月,有“五*”之说,即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避“五*”也是过端午节的初衷之一。
食“五*”:
在南方,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的习俗。五*指*瓜、*鳝、*鱼、咸鸭蛋*、雄*酒。古人认为,*色可以解*制煞,虽有些迷信,但却也知按节令保健养生。
吃“五*饼”:
在北方,“五*饼”,则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端午节时要到饽饽铺去买食五*饼,相传源于元代。
《金瓶梅》中,写西门庆在端午节宴会上特意端出了五*饼,这是一种很讲究的端午节点心。五*饼其实就是以五种*虫花纹为饰的玫瑰饼,只不过是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
饮端午茶:
饮端午茶,是家乡一种古老文化的习风。据村里的老人讲,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上山按照自家的传统,采百草煮端午茶,端午茶有清热解暑,辟秽驱邪的功效。
粽子是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让人消化不良。那么端午茶,是人们崇尚健康的一种的养生药茶,更像是食天地中引路的人,馀韵怡然地与美食恬淡相合。
食谱:端午香烤小*鱼
许多人都喜欢吃油炸小*花鱼,不妨试试少油的香烤小*鱼,烤好之后鲜嫩的鱼肉,外皮香辣,却是另一番味道。
食材:小*鱼克。
调料:盐2克,孜然粉5克,辣椒粉5克,食用油10克,甜面酱15克,料酒15克,白胡椒粉2克。
做法:1.把*鱼清洗干净沥干水,鱼上划一刀。
2.加入盐、白胡椒粉、料酒拌匀腌制2小时。
3.然后用竹签把鱼串起,放到烤网上,先刷一层甜面酱,再刷一层食用油,两面都要刷。
4.两面都撒上孜然粉、辣椒粉。
5.烤箱预热℃,待烤箱预热好后,放入烤箱,上下火,中层,烘烤10分钟左右,取出,翻面,继续烤制5分钟左右即可,依据自家烤箱调整温度和时间。
厨房小语:1.鱼串好后切记要先刷甜面酱,后刷食用油,两面都要刷。
2.在烤网下放一个烤盘上,沾的烤盘要铺上锡纸容易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