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道家是怎么看待生命的
TUhjnbcbe - 2022/11/17 21:44: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生命最珍贵

尊重个体生命是道家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高扬生命的价值和突出生命的养护这两个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包括道德、财富、权位等,都在生命之下。养生的根本原则是超脱,即超脱欲望、世俗意识、外物和自我。

生命价更高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只有生命是自己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比生命的价值更大的了。

生命高于道德

在《庄子·盗跖》中曾写到中曾写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这个故事是写了一个姓尾生的人,约了一名女子在桥下见面,最后为守约抱柱子被突发的洪水淹死的一个故事。尾生就这样死了,全是信用惹的祸。再有大贤士伯夷叔齐抱节守志饿死在大山,大隐士鲍焦因为追求高尚抱着大树活活枯死,申徒迪因为忠心劝谏君主投水身亡,介子推因为坚持清廉被大火烧死,六个人都是为了道德而献出生命的人。

那么,这样做应该受到赞扬吗?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庄子说:“这六个人就跟祭禳用的死狗、沉河的猪一样,像是端着瓢要饭的乞丐,都是为了名声轻易送命、不知珍惜根本、保养寿命的人……都不值得敬重。道家重要文献《淮南子》中也曾提出,像尾生这样去死的人,即使有守信的美德,谁又认可他是个高尚的人呢?

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屡屡发生?在庄子看来,这完全是由于尾生们按照士人的那套道德标准去做的结果,致使生命蒙受祸患。

道家的看法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中引出一个人人都会碰到的但往往思索不够的问题,即生命重要还是道德重要?道家的观点很明确,生命更重要,对个人来说,生命才是根本,保存生命是第一位的事情。所以在他们看来,为道德而牺牲的行为是不值得的。

生命高于财富

在《庄子·让王》中有个著名人物亶父。

亶父是周人的一位有为的祖先。“汤武革命”中的周武王及其父亲周文王都是他的后人,他们推翻了商朝暴*,建立了周朝。亶父时期,周人的力量还很薄弱,如果与狄人硬拼的话,说不定会遭到灭族,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下来,所以亶父采取了用土地换生命的方针,避开强敌,另谋出路。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就是庄子所倡导的重生原则。在这里,土地是手段,生命才是目的,生命不能去为手段服务。土地是最重要的物质财富,为了生命连土地都应该放弃,更何况是别的什么东西呢?

生命贵重还是财富贵重?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只要智力正常,不管什么人,都会想都不想地回答生命重要。事情很明白,财富是由生命来享用的,一旦失去了生命,财富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对于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人们一遇到现实,立即就糊涂起来,时常发生铤而走险的事情,要钱不要命。这又是为什么呢?

财富威力太大了。庄子曾经虚构了两个人物,一个叫无足,代表人对财富的贪婪;一个叫知和,代表人对生命的尊重。可以说,前者是社会的象征,后者是自然的象征。这天,二人展开了一场辩论。无足说:“财富对于人没有不利之处。它可以使人享尽人间美好的一切,把人送上权势的顶峰,这点连圣人也做不到,连贤人也赶不上。它可以收买武士的勇力,壮大自己的威势;可以收买谋士的智力,增加自己的明察;可以收买贤士,弥补自己的贤良,虽然当不上国君,也跟君主差不多了。总之,追求财富享受是人的天性,不用学就会。即使天下人都抨击我说得不对,但谁又能不这样去做呢?”

知和大摇其头,认为这不是有头脑的人的想法。在他看来,有头脑的人立足的是自身的自然需要,这才是人的天性。正确的做法是,人感到不够用再去求取,够用了就不再要求,对财富的占有应该以实际需要为尺度。他说:“平安是福,多余是祸害,万物莫不如此,而财富带来的祸害是最厉害的。”尽管财富可以带给人君主一样的感觉,人付出的代价却是生命,因为它让人活得劳累、紧张、担惊受怕,即使富人能够侥幸躲过谋害,也免不了折寿早夭。

财富是社会力量的一个典型代表,不跳出世俗,是不可能把生命真正摆在财富之上的。

生命高于权位

在《庄子·让王》写到尧想把天下让给隐士许由,许由逃跑了。尧又找到一个叫子州支父的人,请他来做天子。子州支父倒没有直接驳尧的面子,说:“也行吧。但不巧我现在恰好被某个问题所困扰,正在设法解决,没时间治理天下。”掌管天下可谓是最重大的权位了,而为了不伤害自己的生命连这样的高位都可以不接受,那么还有什么不能舍弃呢?

这一幕在舜的时代又再次上演,主角还是子州支父。舜要把天下让给他,子州支父说的仍然是那句话,他的困扰还没排解完呢,没时间治理天下。子州支父是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天子的权位的,这就是得道的人与俗人不同的地方。

舜又要把天下让给一个叫善卷的人。善卷是个直性子,说:“我冬天穿皮毛,夏天穿葛布,可以遮体了;春天耕种,可以劳作身体了;秋天收获,足够吃喝的了。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心满意足,要天下干什么?可悲呀,您太不了解我了!”说完就走了,扔下舜一个人站在那儿发愣。

舜不甘心,又找到一个居住在石户那个地方的农夫,请他做天子。农夫不干,背起行囊,他的妻子头上顶着家什,带着孩子进了海岛,终生都没有出来。

权位与生命是对立的。

按照道家思想权位意味着人的本性的改变。本来,人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旦做了官,言谈举止甚至思维方式都必须符合职位要求,劳心耗神不说,还要推行各种措施,而在庄子看来,尧和舜的时代已经脱离了自然而然的轨道,所采取的措施有了太多的人为成分,譬如仁义,故事中的许由之所以逃跑,就是因为尧让他继续推行仁义。这些人为的东西与人的本性不相适应,所以会造成一系列恶果,将给统治带来更大麻烦,权位越高,麻烦越大,人也就越不自在。

其次,权位意味着凶险。如果说这个情况在尧舜时代还不明显,那么到了庄子生活的时代早就成为家常便饭了。庄子讲过这样一件事:越国的国君翳被他的儿子谋杀,篡夺了王位;越国人不平,杀了新君,立无余为王;结果无余又被杀掉了,就这样,越国一连三个国君被杀。有个王子名叫搜,非常害怕,跑到一个山洞中躲藏起来。国家不能没有君主,越国人到处找他,追踪到山洞。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肯出来。没法子,人们只好点燃艾蒿用烟熏。搜顶不住了,走出了山洞,手拽住马车上的拉手仰天大呼:“王位啊,王位啊,怎么就偏偏不放过我呢!”这哪里像是去当国君,分明是进屠场。所以,手握重权、身居高位绝不是什么好事。

权位不是福,是祸。

道家是一种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家是怎么看待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