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7月20日讯(记者韩艳华)“三分秀色二分水,一城风景半城湖。”劳动湖作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贯穿了齐齐哈尔城区,沿途风光秀丽、湖景优美,尤其是那傍晚的一湖灯光,休闲了四季、唯美了鹤城,吸引了大批游人,成为鹤城人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西泊全景
劳动湖现时美景
市民在湖边垂钓
漫溯“西泊”“官沟”乃至如今“劳动湖风景区”的发展史,其实与黑龙江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张守生曾在《清代黑龙江驻防》研究中记载过那段历史。
挖渠成官沟西泊变活水
据说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并没有江堤,嫩江一涨水便四处漫溢。齐齐哈尔城西门外当年建城时取土的地方,便因为嫩江水涨而化作了湖泊,号称“西泊”,这里变成百姓打鱼、休闲之所。
时任黑龙江将*傅玉,担心“西泊”哪一天会因为没有嫩水的流入而干涸,于是派人凿渠引来嫩水,形成一种源源不断之势。号令一下,一时间豪门望族子弟一呼百应,用锹、叉挖渠引水,命名为“官沟”。从此,西泊因嫩水而再不干涸,常年流淌的嫩江水滋润着两岸的百姓。乾隆年间,黑龙江将*永琨常携僚属在这里泛舟、饮酒赋诗,附近的居民也经常在这里垂钓、抓鱼,以贴补生活。待到那启泰将*在任之时,他身边的“形家(即术士)”则认为“官沟”之说对官员不利,于是,那启泰便派人将渠填上。西泊虽然还存在着,但却是水浅见底。直到光绪年间,又再次凿通。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曾经的黑龙江将*也许并不能想到,西泊历时几百年挖掘、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齐齐哈尔“卜奎八景”之一,齐齐哈尔的一大名胜。
旧时的往事西泊的记忆
一座城市,因水而秀、因水而美;一座城市,因为有了水才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水是城市的灵性所在。
在鹤城人的记忆中,劳动湖风景区原本并没像今天这般灵动、秀美。我市文史爱好者孙鹏,给记者讲述了一段他记忆中的“西泊”。
孙鹏说,在他小时候,除了偶尔见过水面上有几只孤独的鱼鹰,水中有下挂子的小破船,从没见过有谁在此徘徊写诗、画画。在他十一二岁时,冬天,他们便用旧木板、破铁丝做成“冰车”和“单梯”,在冰面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在开江的那几天,寒风中,他们站在冰排上,手里拄着长树棍,哆嗦着、小心地慢慢划,眼看着、感觉着脚下的冰排就要被撞坏,身形迅速的他们“噌”地跳到另一块冰排上,就这样,蹦啊跳呀的,和着岸上小伙伴的欢呼与惊叫。
后来,这西泊水渐渐地不能玩了,因为从街里运来的垃圾一车车地被倒进湖中,远处的工厂即使修管道也要将污水排进江里,江边的工厂更把西泊当作排水沟,岸边的居民们也就近地将炉灰、烂西瓜随手丢进水中。这里的水越来越瘦得不成样子,江中只有浊浪涌动。水草没了,江里淤泥多了,蒿草、苇子长得茂盛,甭说下水缠脚,让人不敢游泳,就是实在忍不住在岸边趟趟水,其浑水粘在腿上也是臭哄哄的。
夏天热,江边家家户户燃起长长的艾蒿编成的“蚊香“,还是熏不走层层的蚊子,远远地传来阵阵臭气;冬天里,江面宽无遮拦,老北风扯着你的衣服、拽着你的车轮,将一把把垃圾灰土打在你的脸上、呛进你的嘴里,难闻的气味窒息了你的呼吸。本来小伙伴们在一起约好,要常在一起玩的,却也因为这环境的原因,随家搬到了远离江边的别处。
清淤建公园人文风景区
“上善若水,顺势而为;‘清’字当头,湖城共生。”美如仙境般的劳动湖,其实是多年清淤改造的成果。
年,时任市长王劲如组织10多万人参加义务劳动,清理了龙沙公园西侧的一段河流,让西泊成为面积约20公顷的人工湖。由于这个湖是自愿劳动形成的,所以将其命名为“劳动湖”。后来,人们便将西泊这7.5公里长的湖泊均称为劳动湖。
为了让劳动湖水真正“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年10月,齐齐哈尔市委、市*府做出了劳动湖清淤疏浚,实现碧水长流的决定,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