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前几天还是阴雨绵绵,不禁想到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因为疫情,现在也很少人出门),着实应景了。今天就阳光万里,微风不燥了,难得的好天气,一拍大腿,哎呀,现在外面的艾蒿长得正好啊,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做好吃的艾粑粑(湖南的叫法),在清明这一天,也会做好一碗艾粑粑去上坟,纪念亲人。
翠绿油亮的艾草粑粑艾草粑粑有很多都喜欢吃,甚至有的人也会叫青团,因为青团里面会放艾草,并且有夹心。今天我要说的艾草粑粑是纯艾草和糯米粉做的。采摘艾草也有讲究。
苦艾洋艾草首先大多数人会把艾草弄混淆,我们能吃的艾草叫艾或是艾蒿,还有一种是长得好高的野艾蒿,苦艾,艾叶,做药用,叶子的背面有白色的绒毛,不适合做艾草粑粑。做艾草粑粑一定是最嫩的艾草心,而且它是贴着地面长得,像一株株小草。
香艾,艾蒿,作为艾粑粑主要原料采摘好艾蒿,清水过滤洗干净,把*叶枯叶摘掉,放到锅中烧开的沸水里面,水里面提前放好2-3瓶盖食用碱和艾草一起煮,这能保证焯出来的艾草是翠绿色,不会发*,同时保持一个很好的口感,全部煮软烂后,然后拿冷水冲一下,拿筛子控好水。把焯好的艾叶晾凉后拿手简单抓一下看是否有硬的茎和根,这是代表老了的艾草茎,一定要挑出来,不然影响口感。
刚采摘好的艾草这样就可以艾草和面粉一比一的量放下去揉,如果面粉太多了,做出来的艾草粑粑颜色不好看,会泛白,口感也不好。喜欢吃艾草的可以多放点艾草,适当加一点盐调味,不要超过两克盐。这个时候还要加一小瓶盖稀释后的食用碱水一起揉,揉的过程中不能太多水,之前控水也是为了保证揉的过程中不要加水了,直接利用艾草中剩余的汁水一起揉,如果揉的过程中觉得太干,还是可以加水的,切记不能太湿,不然会粘,蒸出来软塌塌的。再就是可以加一点点食用油,这样蒸出来的艾草粑粑,翠绿鲜亮有光泽,就算冷了也柔软又筋道。
控好水的熟艾揉的时间没有标准,只要把它揉到不沾你的盆了就可以了,不用醒面就可以做粑粑了,大小看地方习俗,取比汤圆稍大一点的量,然后用手压扁做成圆扁的形状,尽量捏的大小一致。全部捏好就可以放到正果里蒸了,切记蒸锅里面的水等它烧开了再放粑粑去蒸最好。记得一点要放一层打湿的纱布垫着蒸,将做好的艾粑粑依次排开放好,蒸的时间一般10到18分钟,看你做的数量。
揉好不沾盆的艾草团这样一盘美味艾草鲜香的艾草粑粑就热腾腾的出炉了,不粘手,不粘布,不成坨,颜色碧绿鲜亮,艾草混合碱味使得艾的香味更浓烈了。喜欢吃甜的朋友可以在刚出锅的时候撒上糖,这样糖和粑粑里面的盐味恰到好处的融合,唇齿留香。
香喷喷的艾草粑粑,做成团就叫艾草团了不过作为我这个小吃货来讲,第一个艾草粑粑我要吃个纯的,体验它的原汁原味,太好吃啦,想吃的亲们可以赶紧去做啦,过了这段时间艾草不是老了就是被别人摘去做艾草粑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