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粽”情一夏
粽夏之时,光影之间
不知不觉中
端午又要来到啦
这次小化携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
绿荫环保志愿者协会
特意为大家带来了端午特辑
由团队成员们给大家分享
关于端午以及扎染的一些有趣知识
这个端午
让我们“粽”情一夏叭~
提起端午
你是怎么过的呢
其实根据地域的不同
各地过端午的方式
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接下来
我们跟随下面两位同学的步伐
看看都有哪些“小异”呢
内蒙古的端午
郭纮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主持人。
SUMMER
“缤纷夏日一见粽情”
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有小差异的。比如我的家乡呼伦贝尔、还有兴安盟地区,我们会在端午节日出前要游山踏露,并以露水、泉水、河水洗目,可以眼明;再采艾蒿、野花、树枝,带回家与彩纸葫芦一起悬于门、窗上,以示吉祥;通辽地区的人们端午早起要踏青,采艾蒿及柳枝,日出前返回,将艾蒿柳枝插在房檐、门窗及墙头上,或戴在头上,挟在耳朵上,以示祛瘟气。
在内蒙古过端午节,早餐一般也都要吃煮鸡蛋、粽子。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既有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因而呼和浩特当地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少考生要去吃“笔粽”,就是一个细长的像笔一样的粽子,意思是“必中”,寓意会金榜题名。内蒙古人吃的粽子都是甜味的,不同于南方的粽子,内蒙古人吃的粽子有蜜枣、豆沙、鲜肉、火腿、蛋*等多种馅料,可谓五花八门。较南方相比,个头也偏大。而内蒙古东部区的牧民也会用鲜奶搅拌糯米包粽子,这样的粽子奶香四溢,颇具特色。
吃凉糕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端午节习俗,“糕”,同“高”,有“步步登高”的寓意,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地吃上个凉糕,也让好运与你相伴。凉糕有纯糯米,也有糯米和*米两掺的,中间厚厚地铺着枣泥和葡萄干,上面撒上青红丝,红绿丁、葡萄干果脯等。
江苏的端午
陶燕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队员。
13年的《扬子晚报》曾将江苏的端午习俗这样具体分类。初看到这张表时,第一想法就是那个关于江苏的经久不衰的梗——“散装江苏”。(各过各的端午是真的)
作为一个江苏人,当然我可能更愿意说自己是个宜兴人,哈哈,其实从小到大过端午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挂艾草、包粽子、吃团圆饭,可能与北方的同学相比,只是我们这的粽子是咸口的,一般是蛋*肉粽或是肉粽。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每次过端午的最大印象就是狂炫肉粽,真的强烈推荐试一试咸口粽子~
关于端午的小知识就先告一段落啦
接下来掌声有请其他成员们
为我们浅浅聊一聊他们的主攻方向
——扎染
01
山雨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主持人
“
Tie-dye
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起源
扎染历史悠久历史,起源于*河流域,但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且此工艺就已成熟。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个人感受
第一次见到扎染,便被小小方巾上一圈圈水墨晕染的花纹所吸引。扎染过程中,没有现代机器的取巧,只有对自然的崇敬。剪开刚出墨的线脚,如同拆开一份未知的盲盒,它的美丽,它的神秘都值得我们去期待。在扎染的世界,绚丽有绚丽的美,朴素有朴素的美,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色彩。希望扎染工艺可以广泛的进入大众视野,让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02
刘曜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成员。
“
Tie-dye
扎染制作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具体步骤:
染前处理:因为织物上带有浆料,为保证在扎染制作过程中,做到染色均匀,需进行退浆处理。
捆扎布料:将自己设计好的图案用绘稿液描绘到布料上,然后用针线进行捆扎。
染色:将通过浆的布料放入染色锅中浸染或煮染一段时间(染色用量、染色时间在染包装上会有做规定),需注意的是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配方和方法,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染后处理:晾干后,解开捆扎处,用清水清洗两次,以便洗去浮色,然后晾干,最后用熨斗烫平,完成。
个人感受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让我深深地领略到扎染的魅力和这一手工艺术的自然之美,体会到扎染的价值。
03
张欣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成员。
“
Tie-dye
扎染团队活动目的
扎染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技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特色手工艺文化的代表,扎染艺术浸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和其他各种手工艺技术一起构成了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织染文化。
扎染技术不只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也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当今扎染艺术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更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手工艺产品,丰富了当代的文化市场,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扎染工艺不断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个人感受
通过扎染活动,我感受到扎染之美,美在随心所欲,美在独一无二。在拆开绳子前,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是什么色彩与图案,一如各自生命的独特绽放,扎染艺术浸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和其他各种手工艺技术一起构成了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织染文化。
04
于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染)进校园大创团队成员。
“
Tie-dye
制作扎染的好处
扎染手工制作过程,不但能锻炼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对颜色颜色的搭配与印染中,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还能鼓励同学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民族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扎染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朴素简美。在多感官的欣赏和制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发现,探索扎染的的色彩美、图案美,让这古老的艺术扎根在的同学心中,传承和发扬扎染工艺。
个人感受
我在慢慢接触这项传统工艺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大的智慧,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创造极大程度的感染了我,唤起了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这代人的我对于生活的反思,所以我们都应该动手制作一条扎染方巾,沉浸式的感受这样一个绿色、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
让我们感谢团队成员们
分享了如此精彩有趣的知识科普
同时小化在这里祝大家
“粽”是快乐
“粽”是健康
“粽”是吉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