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梅州日报,网络综合整理
在梅州,有一颗小草,没有花香,也没有树高,但是人人都知道。
她遍布在梅州山涧田头的角角落落,做着终年的绿梦。
作为客家人,生活处处可以看到他们对这颗小草的偏爱。
她,就是艾!
千年客家神草—艾艾,在很早的时候已经是医书里的一味良药!在中医上被誉为“百草之王”。不仅是餐桌美食,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适合大部分人群食用。
老一辈的人常说,艾是上天给客家女人最好的馈赠。在客家娘鸡酒里加入艾,去了苦味,出了香气,还有暖子宫,抗风寒的功效。
艾与客家人
清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踏着纷纷的小雨,客家女人们开始采摘大把大把的艾叶,做清明粄、吃清明粄。清明粄俗称青粄、艾粄。民间认为,这些用青草做成的粄,含有应节、补气作用,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
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客家人的祖先用智慧,因时制宜,将艾草融入清明的饮食,从而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
端午挂青采艾,驱*辟邪客家人在端午时节,会把艾枝挂门上,谓之挂青,说是可以驱*辟邪;用“挂青”的艾枝煮水洗澡,说是可消灾祛病;客家妇女在端午日正午采艾,不惟入药,还寓祛除不祥之意。
许多人提起艾就会联想起客家人,仿佛艾草是客家人的一张名片。
因为艾草如客家人一般,不管迁徙到何处,都能落地生根,顽强地生活下去。
艾草虽其貌不扬,但药用功能极高;这像极了客家人,虽朴素,但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聪慧的客家人发现了艾草的特殊功用,于是,他们把对艾草的喜爱做成一道道佳肴,将艾草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看看艾叶可以做什么美食?
艾炒饭
艾粄
煮粉放艾
艾叶炒蛋
艾叶鸡汤(圈子冬天最爱)
香艾饺子
艾叶鸡蛋
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
这就是客家人珍爱的艾,她默默无名、其貌不扬,但不管历史如何变迁,都无法改变客家人对艾草的钟爱。不管身处何地,带上这株小草,就可以闻到家乡的味道。
在梅州,
你吃过
艾叶做的哪种美食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