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端午清晨
多年以前,我们的端午节“日程”总是被安排的很满,清晨还没睡醒的时候,手上脚上就已经被系上了五彩线,然后用艾蒿水洗脸,吃了妈妈包的粽子,还要把煮的鸡蛋带到学校和同学比比谁的鸡蛋大,然后学校组织去爬山......
多年以后,东港的端午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一大清早5点多,*海市场里热乎乎的粽子就已经被摆上了柜台。
端午节似乎算不上大节,但在整整一个夏天,只有端午节才是东港人心中最为重视的节日。
粽子的大部队在这里!用螃蟹筐装粽子也属于东港特色吧,哪位东家出手这么豪气?
*海早市忙得更欢!刚刚从水田里拔出的菖蒲上市了。端午的早晨,菖蒲是用来插房檐的。
插房檐,光有菖蒲是不行的,还得配以艾蒿和桃树枝。
桃树枝上挂着小绿桃子的显然更受欢迎。
新鲜的大蒜头要绑成塔状才更好销售。
端午节一定要吃咸鸭蛋,只是这样的编织筐装咸鸭蛋,让人仿佛穿越回很久远的年代。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东港大多数家庭在杀年猪的时候,总会用大粒盐腌上几坛子这样的咸腊肉,留着招待客人或在夏天的时候炖芸豆土豆。端午节的早晨,几乎绝迹的咸腊肉居然在早市出现。
端午节的早市,最受市民青睐的还是买菖蒲、艾蒿和桃树枝的摊位。
市场的一角,粽子仍在大批量的制作中。
过端午,很多家庭少不了会在犄角旮旯挂上这样的小葫芦。对于卖家来说,一个端午节要抵得过平时一个月的销量。
活灵活现的“开门猴儿”抱着一个木斧。端午的早晨,门楣上必须要挂上这样手工制作的猴子,叫做开门猴儿,取的是“开门红”的谐音。
荷包备受“冷落”。南北方的端午习俗有太多的不同,走在清晨的东港街头,感受愈发明显。
手工虎头枕是难得一见的。据说在端午节的头天晚上枕一枕虎头枕,一早醒来孩子就会虎虎生威。
颜色鲜艳的端午节小物件引得小朋友驻足。
年复一年,端午已至。东港人的端午节,热闹、简单甚至原始,一点都不复杂。东港人的端午节,不会去赛龙舟、更不会穿着汉服摇头晃脑地说自己是在祭祀屈原,无非是这样——挂上红红的中国结,在桃枝蒲苇间,喻示着吉祥和好运......只是,这个端午节你被“安康”刷屏了么?
为神马“快乐”了这么些年,突然就“安康”了?因为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了,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和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其实,道“安康”也好,说“快乐”也罢,只要是真诚的问候,安康和快乐都并没有什么不合适。坚持太过刻薄的认知表面化,并不能拯救“人情儿”的寡淡。
图说东港
城市视界
图:闲雲野鹤/文:王小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