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农历三月三地菜煮鸡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民俗。
而关于这个民俗,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湖北孝感一带),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突然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地菜被誉为“菜中甘草”,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将鸡蛋同地菜煎煮,可使蛋味更加鲜美。地菜又名“荠菜”,其谐音是“聚财”,“地菜煮鸡蛋”既沾一点财气,又能防病健身。
而在张家界还有一习俗。有口语“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因此,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乡里家家户户都要做蒿子粑粑。
每一种美食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翻阅张家界美食历史。
原来,旧时候,山高林密的张家界*蛇较多,时常伤人。为防蛇出山伤人,于是久居山林的祖先以艾蒿为主要成份的药物,拌上香甜食物诱杀山洞里的蛇,这种风俗叫扎蛇眼。
随后,便有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进山劳作,出门办事,就不会遭遇蛇咬的传统。这种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蒿子粑粑吃起来又香又甜,美味可口,实乃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