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文(四)
端午,在永远的民俗里(外一首)/焱子
端午晨曲/张奎宇
端午味道/李亚亮
过好我们的节日、弘扬文明新风。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市委宣传部端午活动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齐齐哈尔文艺推出“云赏端午”系列主题文艺作品。
——编者
端午,在永远的民俗里
-焱子-
粽叶飘香
艾草碧绿
五彩的丝线织出吉祥
串串葫芦寄托幸福寓意
端午
在永远的民俗里
踏青,赏花
怀念一个诗人的名字
千年之后
中华大地已是盛世繁华
处处焕发生机
塞北江南共度佳节
山河万里龙舟竞技
二零二零
在疫情尚未消退的夏天
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季
云赏端午
也能够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
响应号召
让我们用短视频,图片,动画
微电影,诵读,随笔
记录脱贫奔小康的生活
留下一幕幕美好的回忆……
写在端午节
-焱子-
年年今夕
总有一些灿烂的野花
像星星一样
散开在碧绿的草地
童年的河岸
遥远却柔软的记忆
我足痕浅浅
一次次
和你一起走过光阴的堤
这些年
是谁把谁丢失在了岁月里
在旧时的村庄
任凭我呼唤
可那些熟悉又温暖的名字
都沉进没有回音的四季
是不是年华远去
所以不敢再提?
这山坡,这水湄
在经年的轮回里
写进了别离
已变得空寂……
作者:
焱子,网名清影无眠,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
端午晨曲
-张奎宇?-
重五早出路人稀,凉风扑面复添衣。
疑忖音河野芳晚,陌上采艾有几支?巧遇挚友采撷返,即送半束挂未迟。着意市井观民俗,信步再向小桥西。百巷洒水尘不动,千门结草病难欺。紫燕衔泥筑旧巢,菜农推车踏晨曦。地坪声动炫舞步,林荫曲幽演太极。集市新蔬露沾手,摊床热粽香袭鼻。堤上青柳堤下水,感春萌发各有期。习俗千年祭屈子,节日真意又谁知?
作者:
张奎宇,龙江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端午味道
-李亚亮?-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五,就会想起童年时端午节的那些记忆,时至今日,依然还在回味和留恋着挥之不去。“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这是旧时南方流行甚广的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虽然南北各地过端午的习俗大同小异,粽子却是端午节必备的一道主食,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我小时候最爱吃妈妈包的粽子,她手法娴熟、动作麻利。把事先浸泡好的江米、大米、红枣等食材放进折成三角形的竹叶里,用手攥紧,大小均匀,捆绑结实,形状好看,然后放到锅里煮熟,落火后掀开锅盖,满眼翠绿。我迫不及待地用笊篱捞出一个,热粽子在两手间来回扔着不肯放下,嘴里还不停地“噗噗”吹着气,咬上一口粘粘的、糯糯的、甜甜的,柔软润滑,筋道弹牙,真是留香满口。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什么桂圆粽、蜜饯粽、板栗粽、咸蛋粽等等,但我怎么都吃不出妈妈亲手包的那粽子的味道。每到端午节的早晨,爷爷会在天未亮鸡未鸣之前就起来,穿上靴子,顶着露水到野外采艾蒿。大约一个多钟头的功夫,他扛着一捆艾蒿就回到了家里,脱下湿漉漉的衣服,擦了一把汗,坐在院子的板凳上小憩一会儿后,把那一根根乳白色的艾蒿,系上事先用彩纸叠好的葫芦,分别插在窗檐下、房梁上、门框边,这些彩葫芦在仲夏晨光的映衬下随风飘逸,甚是好看。那淡淡的艾草清香飘满了整个弄堂,据说这天采的艾蒿可以驱蚊杀菌消灾辟邪。爷爷把剩下的艾蒿均匀地编成艾草辫子,放到仓房里阴干留用,它既能点燃驱虫蚊,还可以沏水擦身,用处很广。我国从古至今就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系五彩线也成了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妈妈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给我和姐姐的手腕、脚腕还有脖子上拴五彩线。系线时告诉我俩不许开口说话,还叮嘱五彩线不可任意剪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后方可摘下来,然后放到母鸡窝里,说这样孵出来的鸡雏色彩鲜艳好看。妈妈还说,端午节这天系五彩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虫类的伤害。其实,童年的端午节最难忘的莫过于吃鸡蛋,这天妈妈会煮很多很多鸡蛋,让我们一饱口福随便吃,因为那时生活条件有限,鸡蛋攒起来可以卖钱贴补家用的,平时根本舍不得吃。童年的端午最难忘就是母亲手里的粽香、窗檐下那淡淡的艾香、还有爷爷酒壶里烫出来的酒香,这些味道与全家人围坐在饭桌上的笑声夹杂着,是我童年特有的、别样的端午味道,永远留香。作者:
李亚亮,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
征稿
齐齐哈尔文艺
?第九届中国(齐齐哈尔)扎龙诗会征稿
?“小康路上”齐齐哈尔市第二届农民书法作品展征稿
?“打赢抗疫阻击战、决胜全面建小康”全省*法系统微视频微电影作品征集
?第七届全省微视频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推优活动通知
?“英雄城·将*情”征文征稿
?“小康路上”主题征文
往期回顾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战疫瞬间摄影作品展(第一期)组照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战疫瞬间摄影作品展(第二期)凯旋
社区疫情防控,文联*员在行动
关于对原创文艺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的通知
市文联调研讷河文艺
端午诗文(三)/雅茹清泉
书法作品(一)
遗落在胡同里的脚印/王彩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