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
在很多人看来,端午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事实上,端午五月初五恰逢“毒月恶日”,古人称其为“九毒日”之首。
这可是一个防病保健的大日子,在体内堆积多时的“毒”,都会在这个日子发出来,所以从端午节这天开始,很多人会感觉身体不太舒服。但是不用担心,端午节是体毒“冒出头”的第一天,正是容易对付的时候,这几天一定要注意排毒!
抓住“九毒日”排体毒
在古代,人们把五月称为“毒月”,其中更有9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所谓的“九毒日”,这9天分别是:
五毒月·九毒日
农历五月初五至五月初七(6月7日~9日)
农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七(6月17日~19日)
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五月二十七(6月27日~29日)
《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毒五月,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用艾灸正好可以温阳补虚。
一般来说,我们整个五月的艾灸养生重点都要放在“排毒”上面,其中,“九毒日”的排毒效果要好于全年中其他的日子,以端午这天为最好。
通过艾灸一些特定的穴位,能够排除寒毒、水毒、湿毒、痰毒、血毒、瘀毒的威胁,让自己和家人离疾病更远一些。
艾灸膀胱经排毒保健
排寒毒:艾灸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
排湿毒、水毒、痰毒: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
排血毒、瘀毒:艾灸血海、委中、膈俞
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经
膀胱经全名为足太阳膀胱经,“太”是“极端、过”的意思。太阳,也就是人体最大的阳气出处。
后背的膀胱经掌控着人体的肺、心、肝、脾、三焦、肾、大肠、小肠、膀胱等多个脏器的排毒功能,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阳气。阳气一充足,体内之毒就容易被扫除了。
“九毒日”这几天(包括端午节),建议每个人都要经常做一做艾灸,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取穴:
比如阳虚之人体内寒毒较甚,经常肩颈腰背冷痛、容易胃寒腹泻、手脚冰凉、怕冷,要多灸大椎、命门、至阳排寒毒;
痰多、嘴里粘腻、容易发胖、水肿、身体沉重、嗜睡的人要多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排水毒、湿毒和痰毒;
女子多血虚,经常痛经、经血有血块、身体长肿块增生等,要通过艾灸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可艾灸血海、委中、膈俞排血毒、瘀毒。
无论你是什么体质,艾灸时最好还要加灸膀胱经。膀胱经通了,能排毒散瘀、驱寒散热,还有助于阳气升发,对身体保健很有好处。下午3~5点是膀胱经当令的时候,气血最旺,这时艾灸膀胱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端午用艾保平安
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雨水渐多,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节。端午节一早,人们便将艾叶、菖蒲挂于门户之上,用以驱恶辟邪、保持健康。
艾草是一种药草,实用价值很高。艾蒿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以艾入药,可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孟子》里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艾草特殊的气味还具有安神、镇静等附加作用,晒干或制成香袋置于床头,或用作枕头的底衬,对安神入眠很有帮助。
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