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艾是《诗经》中的一种植物,而《诗经》作品出于周朝,可见,早在二、三千年前,艾已被用来食用、治病或者祭祀。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而在此之前,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附方中有2个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是艾叶复方应用最早的记载,前方仲景用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等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仲景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主下血、衄血”之功。
(艾草)艾叶即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三经。功于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艾叶生则微苦大辛,熟则微辛大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叶含挥发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β-香树脂、无羁萜、柑橘素、槲皮素与4个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龙脑、顺式香苇醇、优葛缕酮、α-侧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内酯等成分。
(艾叶干草)艾叶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张维西较早报道了艾叶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证明,艾叶水煎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李坡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报道了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试验和烧伤创面的抑菌试验,发现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烧伤创面菌落数显著减少。
孙迅对艾叶煎剂抗皮癣真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艾叶煎液对致病性真菌的抑菌作用微弱,在15%浓度时对堇色毛癣菌才出现抑制作用,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他如许兰黄癣菌、许兰黄癣菌蒙古变种、犬小芽孢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上海第二医医院气管炎研究组等观察了苍术艾叶香烟对实验用腺病毒3型、鼻病毒浙九-2株、疱疹病毒浙九-9株、副流感Ⅰ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A3沪防72-10株等五种病毒株的抑制作用。
(艾叶鲜草)(2)镇痛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水提物、醋艾叶炭、艾叶挥发油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以艾叶水提物组分的镇痛作用更为显著。镇痛效果呈现一定的依赖剂量和时间的量效和时效变化,按折合生药量计算,在镇痛作用强度上,水提组分强于挥发油。随着剂量增大、时间延长其镇痛效果越明显,但是其伴随的肝、肾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强。
(3)抗炎作用。有研究资料介绍,艾叶油小鼠体内灌胃给药对角叉菜胶、巴豆油、醋酸所造成的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艾叶油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4)增强免疫作用。艾叶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艾灸能增强小白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此点已被众多的药理实验所证实。有报道用野艾油以每千克体重1mL给小白鼠灌胃3天,能使腹腔炎性渗出白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加(P<0.01),艾叶油中的桉油素也有类似作用,但强度较弱。
(艾叶)近几年来,艾叶常用于水产动物促生长和病害防治。艾叶中含有一种目前尚未弄清其结构的能促进水产动物发育的“生长因子”;含有生物碱、酚类、绿缘酸、植物杀菌素等化学物质,具有提高鱼虾免疫水平、抑杀病菌、消炎等保健作用;含有的苦艾素、苦艾醇,有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中枢的作用。另外,高宏伟等研究表明,在大白鼠日粮中添加艾叶粉,小肠总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活性均高于基础日粮组。说明艾叶能提高小肠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高宏伟等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5%的艾叶粉,可使池塘饲养1龄鲤鱼增长率提高15.39%-22.40%,同塘饲养鲢鱼和鳙鱼生长率也有显著提高,网箱放养1龄鲤,增长率提高14.54%。池塘试验组饵料成本比对照组降低22.95%,网箱试验组饲料成奉比对照组降低23.56%。
(水产养殖)王明生报道,在网箱饲养的鲤鱼饲料中,添加1.5%的艾叶粉,结果鱼的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14.4%,饵料系数下降7.2%,鱼细菌性肠炎、烂鳃病下降89.7%。同时发现饲喂艾叶的鱼肉产品原有的土腥味明显降低,香鲜味加浓。使用艾叶防治鱼病,每万尾鱼种用艾叶粉0.4千克,辣蓼粉0.2千克,伴饵料连喂5-7天,可治疗鱼肠炎、烂鳃病。每亩1米水深使用艾叶鲜草5千克捣烂取汁加生石灰3千克,兑水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的竖鳞病。
淡水鱼养殖,按每亩1米水深计算,使用艾叶干草3千克或鲜草12千克加水50千克,文火煎至30千克,取滤液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5天,对鱼类的浮头、出血、赤皮、泛池及黏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的防治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