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端午,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艾草了。艾草代表招百福,我国自古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将它绑起来倒挂在大门口,烧艾草水洗澡、泡脚,有避讳的意思。
端午节挂艾草的意义:
1、辟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蒲草(蒲剑)等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蒲草(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2、祈福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3、驱虫“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艾草的神话传说:传说古时候,每年的四、五月民间都会爆发瘟疫及各种病虫害,老百姓们叫苦不迭。于是玉皇大帝便派了太白金星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太白金星下凡后发现同是天下人,心眼却不一样,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为了惩恶扬善又及涉及无辜,便告知心善之人说:每年五月初五,"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凡是带香袋的大人小孩,虫害见了便逃之夭夭,而没有香袋的恶人们被虫害毒疫毒死了。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随身佩香囊,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作为药学家的李时珍,艾草中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艾草名字的由来:
艾草,有艾、艾蒿、艾叶、香艾、五月艾、艾绒、黄草等多种别称,“艾”字最早起源于唐代,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取。传说孙思邈自幼便跟随父亲学医,经常到山上采集草药。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到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疼的哇哇直哭。孙思邈瞥见树丛中父亲常用来入药的一味草药便采了几片叶子放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脚踝关节处,过了一会儿小朋友的肿痛就开始逐渐消失。遂问及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思索片刻,想到之前小朋友疼痛时一直发出“哎”的叫声,便说就叫“艾”吧。从此,“艾叶”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艾草养生食谱1:
通筋活络、健脾开胃--艾草冻啵啵撞奶艾草g、水g、木薯粉g、吉利丁片15g、牛奶适量1、艾草加水煮开,倒入搅拌机中搅打2、过筛出渣,加入糖搅拌均匀,取80克煮开加入木薯粉揉成团搓小圆子3、剩余加入吉利丁片拌匀,再倒入容器中凝固,锅中水开煮熟捞起过凉水备用,艾草冻块,加入牛奶即可。
艾草养生食谱2:软糯清香、健康美味--艾草青团艾草粉25g、开水g、糯米粉g、粘米粉g、食用油少许、蛋黄、肉松、沙拉酱1、团子馅做法:咸蛋黄用烤箱烤熟或者蒸熟,捣碎,然后跟肉松,沙拉酱搅拌均匀,搓成圆球备用,蛋黄、肉松、沙拉酱的比例1:2:12、面皮做法:将糯米粉、粘米粉和艾草粉全都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开水开始搓面,完成即可注意:冲入面粉的水一定要烫,这样做的面团才会更加有粘性,做的青团口感才会好。
艾草养生食谱3:清香甜润、爽口弹牙--艾草芋团艾草汁85g、木薯淀粉g、白糖两勺、纯牛奶、红茶、冰糖适量1、把艾草用水浸泡一会,清洗干净,大火煮开,焯水2分钟2、把煮好的艾草取出,放入破壁机,加入适量的水,打成汁3、锅中倒入85g的艾草汁,加入2勺白糖大火煮开4、少量多次加入g木薯粉中,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后用手揉成面团搓成长条5、水开加入芋圆,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煮至半透明状捞出放入冷水6、茶锅中倒入牛奶,红茶,煮开,有茶香味就可以关火了,再把茶叶给滤去,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把煮好的奶茶倒入艾草芋圆中即可
艾草养生食谱4:低脂0卡、健脾养胃--艾草山药饼艾草粉85g、山药g、白芝麻50g1、山药去皮切块儿,放入锅中蒸熟,用勺子压成泥状加入艾草粉揉成光滑面团。2、取小撮面团搓成圆球,裹上白芝麻,用手压成小方块3、锅烧热,调小火把山药小饼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烙,烙熟翻面至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