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间值得
TUhjnbcbe - 2025/3/10 19:51:00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他在山里有一所寂静的房子,他发出的声音像是净洁的晴空里的一口钟。”而汪曾祺先生,不是诗人,却胜似诗人,他的内心永远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居一间寂静的小屋,写自己的山水。他的文字平淡质朴、洁净优美,犹如回荡在晴空里的钟声,像幽谷里的山泉,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认识汪曾祺先生,是从吃的开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进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咸鸭蛋的红油此时仿佛在读者的嘴边。

他的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令人一箸入口而三春不忘。他总是三言两语就把美食写活了。让食物的香气跃然纸上。

他笔下的西瓜是“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简单的文字,让人仿佛感受到西瓜的清凉,为炎热夏天增添的清爽气息。

还有“鳝鱼米线,鳝鱼切片,酱油汤煮,加很多的蒜瓣;叶子米线,猪肉皮晾干油炸过,再用温水煮开....”真是好有食欲!

关于臭豆腐的那些事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有一位同志,南京人。爱人到南京出差,问她要带什么东西。‘臭豆腐’。她爱人买了些,带到火车上,车厢都大叫:‘这是什么味道’!”,还有另一段文字“我们在长沙,想尝尝火宫殿的臭豆腐,寻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每每看到,总是忍不住地捧腹大笑,好生有趣。

他的文字简单,却让人默默咽了口水,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再读多些,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汪老头。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总是在生活中寻找乐子。菜市场在他的笔下,便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乐趣”,菜市场里有最鲜活的氛围,那些吆喝叫卖以及嘈杂的人来人往,均被汪曾祺先生剔除去,仿佛加了滤镜,增添了些烟火气。的确,万事有心,人间有味,生活就必须有热爱的东西,生活的意义在于,有意义的生活。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能将日常琐碎过得有滋有味,才是大智慧。汪曾祺先生的一生就是最好的注解,一蔬一饭,真实有味,一草一木,皆有生气。

喜欢汪曾祺文章的人,大抵都喜欢他文字传达出的那种闲适和幽默,常令读者忘了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的作品比同时期的作家多了几分轻盈和优雅,少了些战火纷飞且大灾大难的沉重感。

当他被误解、被质疑时,他说:“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有我这里是一点热的。”;当他失意、懈怠时,他又说:“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当他感慨岁月静好时,他就写下了一句:“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我实在是难以想象,怎么会有人可爱成这个模样。即使生活有多不如意,也不能停止爱它,按照汪曾祺自己的说法是,汪家人具有“随遇而安”的特性。

他的文字总能治愈人们。在平凡的岁月里,他说“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往往平中有奇,淡中有味。”,在和家人的相处中,他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庸常的日子里,他说:“一定要爱些什么,恰是草木对光阴的柔情。”

他的作品中没有太多的枪林弹雨、生离死别,而是表达了一个普通人对普通生活的热爱,在艰苦卓绝中的不屈。他的手不仅是看书写字,还做农活,下田挖地、砍柴挑梁,他也干。但他毫不抱怨,依然乐观,干完农活回家,就在房子里看书、写字、画画。

果然,没有生活的积累和反复研磨的实力,文字就只是段子,而不能称之为文章。

汪曾祺先生曾描写过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汪曾祺先生原来也是这样放肆的人。

汪曾祺的文字,总叫人心静且凉,思想伸向远方,告别季节的枯萎,步入失真的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几只小鹿,欢快地在原野上跑来跑去,嘴里惬意地咀嚼着艾蒿,一边不时追逐打闹。那场景真的很美,让人有想亲眼目睹的欲望。时间交错,轻重缓急,近郊远景,以前不经意的细节统统被放大,被定格。读他的文字,总会感慨,原来那些早已消逝的过往,从来不曾遗忘掉。

当悠扬的歌声,逆流而上,穿越时光,再次回到那深重醇厚的古代文明,我知道,从这一刻开始,我爱上了自然,爱上飞鸟,爱上诗歌,爱上村庄,爱上阡陌,爱上一株平凡而普通的草木。它们跨越千年,依旧青翠茂盛,有着淡淡的香。

文如其人,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虽然浮浮沉沉,经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但是依旧宠辱不惊,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和豁达,创造着积极乐观的文学人生。

作为一位作家,汪曾祺先生受评颇高——“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确实,文坛上喜欢汪曾祺先生文字的人很多。

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老成精。”

梁文道说:“像一碗白粥,熬得更好。”

沈从文说:“最可爱的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冯唐说:“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人常说:余生很长,请跟有趣的人一起。那么,阅读汪老的文章无疑是使人生获得一种圆满,让我们也变得更加有趣真实。听着,看着,走着,心也会不由地跟随他一会儿嗟叹,一会儿笑出声来。那一颗天然活泼的童心,那种散漫的稚气,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有些作者的文章就是有这样的魔力。细细品来,娓娓道来,慢慢地流淌出来,那是文人的雅趣和大爱,弥漫出的永远是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总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有短小精悍的,也有长篇大论的,没有固定章法,但又自成一体。读他的散文,就像对面有位和蔼慈祥的老者,绘声绘色地给你讲一些有趣的事儿,也可以增长阅历。在他的讲述中,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儿,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再平常不过的花花草草,也能给你讲出不一样的趣味来,而这,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独特魅力。

他慈祥、风趣,实则也经历大风大雨,平生经历过许多的坎坷与磨难,但是,当他讲起过往时,依然是人间里的那些细枝末节、一花一草、一荤一素,用一颗豁达的、细致有爱的心体会人世间的风风雨雨。

汪曾祺先生是未有世俗污浊气,但沾人间烟火色。这个可爱的汪老真的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因为甚至有时有趣的不只是世界,而是以温和目光凝望这世界的他的眼神。

所以最后我只想说,人间真的有很多值得,有很多很多的小幸福、小辛运、小快乐就隐藏在身边的点点滴滴里。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的,这世界先爱的我,我怎能不爱它。

清茶一杯,闲谈片刻,便是惬意的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