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茱萸长什么样,你见过吗抽屉视频
TUhjnbcbe - 2025/2/26 19:16:00
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吴茱萸。崔引摄

又是一年重阳时,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一年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日子。

只是,茱萸究竟长啥样?

山茱萸。崔引摄

曾是“重阳之花”

茱萸曾是当仍不让的“重阳之花”,风头之劲一度盖过同样觊觎“重阳之花”的菊花。

西汉的《西京杂记》中有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赏茱萸、采茱萸、佩茱萸、插茱萸的习俗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唐代,文人墨客更是频频“为其写诗”——

诗人杜甫在《九日寓蓝田崔氏庄》中也曾借茱萸抒情:“明年此会知谁过,醉把茱萸仔细看”;进士万楚曾在《茱萸女》中描写过女子采茱萸的情景:“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插花向高髻,结子(茱萸籽)置长裙”。

到了明代,重阳插茱萸,就像申时行在《吴山行》中所写的:“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粉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

“颜值”过于低调

茱萸有很多品种,包括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等。10月23日上午,在宁波植物园的“东方本草园”的河边,记者找到了山茱萸和吴茱萸。

山茱萸还算是有几分“姿色”:果实大小如指甲盖,像是迷你版的小番茄;果实处于渐次成熟的过程中,有些是绿色的,有些已经红了,有些红透得还带一点点紫色。

植物园负责科研科普的刘双博士说,其实,山茱萸的美并不只是果,还有花,“是黄色的伞状花序,还挺好看的。”

山茱萸“隔壁”种的是吴茱萸。相较之下,吴茱萸更不起眼:单颗果实十分迷你,有点儿像花椒;簇簇拥拥在一起,也说不上有什么美感;颜色也是那种“脏脏”的暗红色。

眼下,我们这里的秋天来得还不算太张扬。山茱萸的红色果实,在一片略显沉闷的绿色中,还是有点亮眼的。等到“枫叶红了,银杏黄了”的时候,别说吴茱萸,恐怕山茱萸都没人看。

仍在成熟过程中的山茱萸。崔引摄

乍眼一看,吴茱萸长得是不是有几分像花椒。崔引摄

“茱萸自有芳”

并不是每一种茱萸都能担起“重阳之花”的名号。古时,人们在重阳时佩戴的茱萸花,指的多是吴茱萸。颜值不高,却如此能“打”,难道是因为“有趣的灵魂”?

答案或许就藏在三国时期曹植的《浮萍篇》里:“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如果把曹植说的“自有芳”简单理解为“”有香味”,那就片面且草率了。好奇摘下一颗吴茱萸,一股味道扑鼻而来,沾手后久久不散。这是一股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味道,有时人们也会用“浓烈、辛躁”来形容,但肯定不是一股“讨喜”的味道。

这股味道,在古人眼中,自带“驱邪避祸”的BGM,“舍东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悬茱萸于屋内,鬼畏不入也”“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水井中,有此水者无瘟病”。

是不是有几分像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挂在门上的艾蒿菖蒲,同样是利用强烈的气味来驱瘴辟邪。

输在“文化”上

“十万户”“争门出郭”还“争插茱萸花”的奢靡场景,想要“活久见”都不太可能了,毕竟,眼下连茱萸都是要仔细找才能找到。

曾经的“当红流量”为何“糊穿地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明白,凭气味来“驱邪避祸”,总归是不太靠谱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单纯追求“辟邪”,茱萸也就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同样想争夺“重阳之花”,同样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同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传诵,茱萸还是那个茱萸,甚至已经“没落”,可菊花早已经不是那个菊花。

无论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还是“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抑或“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你品,你细品,读来是不是总有万般思绪上心头。

尤其是在被赋予了“延寿”“不老”的文化内涵后,菊花的地位更是如同坐火箭般上升,赢得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赞美。

在和菊花争夺“重阳之花”的这一场battle中,茱萸终究还是输在了“文化”。人们或愿意不远千里去看一场菊展,可又有多少人愿翻山越岭去找一株茱萸?

来源:甬派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茱萸长什么样,你见过吗抽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