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每一个节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有回忆的部分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着美食的片段。
为什么我们节日和美食是那么密不可分,节日就是吃吃吃……。我们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对应的美食更突出节日的气氛。
因为吃才是人活下去的根本,每天都饿着肚子还谈什么理想抱负……,所以吃的好吃得健康是祖先最终的期待和愿望。
我国饮食之起,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就已有稻作农业,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要早三千年以上。饮食文明发达之早,举世无匹。
所以我们对食色之欲的看法及处理方式,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主要的部分。一般说来,对吃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因为它是生命的延续质量的升华。饮食是本能,如何吃却是文化,也是生命中的大事。
今天是端午我们第一道菜就是粽子
粽子大体分北方和南方的粽子。不管哪的粽子都有和胃止泻的功效,对许多朋友都是有非常多好处的,但是如果肠胃不好的朋友,建议少量食用。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
我们有五十六名族辽阔的土地,所以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很多美食如(黄鳝)
端午节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艾叶大蒜蛋
很多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孩子主妇们起得特别早,相约一起去事先记住的艾蒿沟地里去拔艾蒿,掌勺的主妇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艾叶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今天亲们都吃的什么美食,大家留言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