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宁海岔路下畈有艾的馒头带来共富大产
TUhjnbcbe - 2025/2/17 9:16:00

每年清明前后,田间乡野都会长出嫩嫩的艾蒿叶,很多老百姓会忙着摘取艾蒿嫩叶制作青麻糍、青饺等时令美食,在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的共同富裕实践点——合欢樟糕点店,一笼笼青色的艾蒿馒头早已清香四溢。

“入口有微微的植物清香,掰开还能看到艾草纤维,非常好吃!”打开四四方方的蒸箱,白色的雾气弥散,带来一阵艾草混合着熟面的甜香,馒头制作人周陈国手脚麻利地取出一盘盘蒸好的馒头,嫩绿色的馒头瞬间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春天味道。

周陈国是合欢樟糕点店的“大师傅”,之前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经营农家乐,后来下畈村引进艾蒿馒头项目,周陈国主动请缨做起馒头。用他的话来说,是“就好这一口”。“我以前做农家乐的时候,有很多客户说艾草馒头挺好吃的,我就留了心,觉得餐桌上有这些健康的食物肯定受欢迎。”

做馒头,说来是个普通活儿,但要做出符合项目方要求的纯艾蒿馒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去年接下项目以来,周陈国就不断试吃、改进……“碰到的问题特别多,比如馒头表面的光滑度怎么保持,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温度、湿度怎么控制,只要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让做出来的馒头要么开裂,要么表面有水泡。”周陈国表示,艾蒿馒头不同于白面馒头,制作工艺需要自己摸索,去年他走访了全县多家馒头制作加工点,也和很多技术达人交流了经验,这才慢慢有了门道。

和面、压面、切割……笔者发现,目前,糕点店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制作,而周陈国总是在关键的时候,通过伸手一摸、拉扯面团等小动作,掌握着最佳的搅拌比例、揉面硬度等。比如压过的面团要达到一定的韧性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而对“韧性”的把握,就要观察面团在压面机中的颜色、光滑度,以及通过触感感受面团的弹性。

发端于乡野的馒头产业,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糕点店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控,高标准的卫生条件均已达到食品生产的准入条件,产品也已供应全国各地。“我们这家店,目前每天打底是单,也就是说,每天要做个馒头,清明时节订单量也比较大,每天在个左右。”合欢樟糕点店负责人、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告诉笔者,糕点店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村里共同富裕的实践点,已经吸纳了3位村民负责打包、运输等服务,后期还将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工艺培训,让村民真正尝到馒头带来的“香甜”。

原本生长在荒坡、田间沟渠的常见药草成为了下畈村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金枝玉叶”。下一步,下畈村将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发动更多的村民加入艾蒿馒头生产行列。同时,研究构建新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后顾之忧,全部保价收购,统一销售,扩大规模,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海岔路下畈有艾的馒头带来共富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