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小时候的端午节
TUhjnbcbe - 2025/2/9 19:09:00

刘瑶/文

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现在粽子品种很多,有火腿馅的,八宝馅、大枣馅、豆沙馅……,五花八门。虽然现在生活富足了,粽子花样多,品貭高了,可我还是觉得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现在吃不到母亲包的粽子了,心里难免有些伤感。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家里的那口八印大锅,想起母亲包粽子的身影。

母亲有着高挑的身材,姣好的容颜,她烫着卷发。干净利索,为人谦和,从不多说话。母亲聪慧,有一双灵巧的手,能做一手好针线,干一手好家务。六十年代家境贫困,可过端午节,母亲还是要给我们包粽子吃。过节的前两天,母亲就选好了粽叶。洗净后三、四片为一组,一片压一片地均匀摆好,在粽叶的前端约三分之一处折叠,然后一一摆好放在盆中,加上水,放一块菜板和重物给粽叶加压。然后母亲就去淘洗糯米和大米了。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要放大米,可能因为糯米太粘不好消化?也可能因为糯米比大米的价钱贵,为了省钱?端午节的头一天,母亲把淘洗好的米也用水泡着,等她下白班后,就开始包粽子。

母亲把压好的粽叶折成一个锥形,放上米,再放上两个枣,在米中淋上水,让米始终是湿的,转动着折来折去,一会儿一个完整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母亲把粽子一个挨一个的摆放在那八印大锅里,放上十几个鸡蛋,加好水后,就让我和姐姐拉风箱。

煮粽子是个慢活,我和姐姐轮换拉火,为了消磨时间和解除拉风箱的枯燥,我和姐姐拉火时总是唱歌。开锅后,白白的热气和着粽香、鸡蛋香,红枣的甜味弥漫全屋,我就耐不住性子了,老是问母亲“熟了吧?熟了吧?”可母亲总是说:“不行,还得煮一会。”这时我觉得时间停滞了,一分一秒过得真慢,十分难熬。真不愿意再拉了。想赶快拿个粽子吃,就哭丧着脸,耍着性子,无奈地打发时间。煮好粽子后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母亲不让我们吃,说:“晚上不好消化。”就把煮好的粽子一直放在锅里焖到明天早晨。

端午节的清晨,天蒙蒙亮,我姐姐就把我拽了起来,和同院的伙伴们向榉林山出发了。为了壮胆,我们相互牵着手,吆喝着,跑着,不觉就来到了山上。我姐姐最能干,她带着我们先找有露水的草叶让大家擦眼睛,说用露水擦眼,会使眼睛明亮,不生眼病。然后就带我们拔艾蒿。

五月的艾蒿已经长高了,银灰色的叶子在清晨露水的滋润下饱满直挺地伸展着,散发出特有的气味。艾蒿大多是聚堆生长,根扎的较浅,一棵挨一棵,很好拔,不一会我们每人都拔了一小捆。这时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山上那些不知名的野花也都茂盛地绽放,飘来淡淡的清香。姐姐催我们回家了。我喜欢花,每逢上山时总要摘一些小花,带回家放在小瓶里,这时也不例外,我急忙摘了一些小黄花,急匆匆地去追赶大家。

回到家,姐姐把艾蒿插在门和窗上,给隔壁邻居家的门也插上几束。母亲则挑捡一些包得均匀,好看的粽子给对门和邻居们送去,又给我们孩子每人两个粽子两个鸡蛋和少许糖,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端午节早餐了。

我吃饭快,没几分钟就把粽子鸡蛋送进肚里了,这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习惯。因为在幼儿园的时候老是吃不饱肚子,母亲就叫我和妹妹快些吃,不饱再向阿姨要。这会儿向谁要呢?吃饭慢的姐姐可就吃亏了。她舍不得吃,捧在手里慢慢地嚼,我看到她还没吃完,就凑到她跟前,缠磨着要她的棕子吃。善良的姐姐用食指按着我的鼻子说;“馋猫,咬一小口”,我就厚着脸皮去咬她的粽子。现在回想起来甚感亲切。那时候虽然生活贫困,但有兄弟姐妹一起玩,有哥姐呵护,那种亲情,那种甜蜜,是现在孩子所享受不到的。

饭后我们就到院子里玩耍了。女孩子爱美,手腕都系上“端午线”,线有五种颜色,互相搭配捻在一起。大家各自伸出手腕,露出彩色的端午线相互显摆,有的还有彩色的小荷包。我们羡慕地围着看……。

现在过端午节,再也看不到五色的端午线和彩色的小荷包了,市区也很少有人家插艾蒿,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都淡漠了,但童年时代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小时候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