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到了,想跟大家聊聊大家为何那么喜欢 [复制链接]

1#

前几天老家有个大娘过世,回老家奔丧的时候,看到老家叔伯大娘的院里,都或多或少晾着艾草。那些住在城里的亲戚,回城的时候也都大包小包的往车里塞。

金鳞老家在山东,端午的习俗虽然别地方有点不一样(别的地方吃粽子,我们那儿吃用一种开小*花的草药煮的鸡蛋),但是在大门上插艾草的习俗,则是差不多的,所以对艾草也算熟悉,小时候还去山里割过。

看到乡亲们对艾草如此宝贝,多少有些意外,过端午用得了那么多吗?仔细打听之下,原来大家准备了艾草,并不仅仅用来过端午,主要是放到冬天泡脚的。原来生活好了,大家都注重养生了。

今天,借着端午这个节日跟大家聊聊,咱们国人和艾草几千年来的不解情缘,也算应个景。

(一)

说艾草,咱们还是先聊聊端午。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

那么“端午”这两个字到底什么意思呢?“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乃大吉大利之象。

另外,端字也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就是端午。

隋唐时期,端午节已经形成十分浓烈的节日氛围,成为全国正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都能很开心的观龙舟赛,逛街,或在家吃粽子。

到了明清,则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一部金瓶梅,四次端午节,写尽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悲欢与离合),作者前后描写了四次端午节,这四次端午节和书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人物,潘金莲,李瓶儿以及庞春梅关系紧密,很好的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二)

在端午节这天,天南地北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大都离不开艾草。

被誉为集16世纪以前农学之大成的《群芳谱》里面记载道:“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可禳*气”。端午插艾,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不变得符号与象征。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这种草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药用价值。据说最早的时候,艾草是被用来祭祀的,不过人们渐渐发现了它神奇的药用价值,比如战国时代的《孟子》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草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艾草入药则更多地出现在药典古籍中。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提到预防瘟疫的具体方法:“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因此,这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野草,成了具有神奇力量的“医草”。

(三)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艾草不但是古代医家的宠儿,亦是文人笔下的常客。

在《诗经·王风》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诗句,这是用艾草来表达相思之情;

在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也有“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之句,宋代苏轼《浣溪沙》中则有“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的名句。

除了诗词歌赋,古人对艾草的喜欢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古人尊称长老叫“艾”,形容青年美貌也用艾,称为“少艾”;《史记》把太平无事称作“艾安”,真是处处有艾呀!

(四)

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因为水土和温度不同,每个地方的艾草都是一样的吗?

并不是,根据统计,咱们国家大约有18大类种艾草。不过,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艾草有四种,分别是北艾、海艾、蕲艾、祁艾。

北艾。北艾即现在的“九头仙艾”,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汤阴者谓之北艾”。

伏道艾。伏道即伏道镇。年版《汤阴县志》载:伏道也,为名医扁鹊的墓地之一,并有著名的艾园。

海艾。海艾于宋时期被发现,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中所提“四明”,即今天的浙江宁波区域。不过,现在宁波地区已经很久不产艾叶了,所用艾叶均是从外地调入。

蕲艾。到了明代,李时珍在家乡湖北蕲州发现了蕲艾。他在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祁艾。祁艾指产于河北安国(古祁州)的艾叶。祁州处于冀中平原,盛产药材,为北方药材集散地,也被称为“药都”。

除上述四大名艾之外,还有一种红艾常被人提起,那就是红脚艾。红脚艾,产于广东越秀地区,具有非常好的美容功效。《鲍姑祠记》载:“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参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鲍姑是我国著名女中医,是晋代炼丹家葛洪的老婆,她擅长灸法治病。

(六)

如今,艾草不仅仅会在端午出现,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我们可以把艾草当绿植养,净化环境;用艾叶洗头、泡脚、洗澡,温养气血;用艾条灸疗,保健养生;干的艾草还可以直接泡水喝。

说到养生,在很多地区都会用艾草来煮水洗头,以达到去油、止痒、去屑、防脱发的作用。除了洗头,养生一定少不了泡脚。

在中国古代,泡脚可以算是非常常见的养生现象。陆游曾在他的《剑南诗稿》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从他的诗句中我们了解到,在古代很多人会把每晚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和益寿延年的一种方法。泡脚这事本来就很舒服了,如果用艾草来泡脚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艾草“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冬天用艾草来泡脚,是非常适宜的一件事,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赶走体内湿寒,一举两得。

艾草已经彻彻底底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医用、食用还是家用,艾草都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本文最后,祝大家粽子节快乐,如果可能的话,也备点艾草,留着冬天泡泡脚吧!

文史纵横,弘扬传统文化,感悟生活美好,敬请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