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风俗之艾草的意义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艾草文化

时光荏苒,五月初五就在眼前。“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端午因此而得名。每年端午,我国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关于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是在晋朝。南北朝时期,为提高其“辟邪”功能,人们将艾草捆成人的形状;宋朝时,艾草则被编织成虎头形状挂于门上或者戴在头上,如今在很多地区依然保留这一习俗。在端午期间悬挂艾草,还体现了古人很早就觉醒的卫生防疫意识。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醒,不安宁。”端午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易传疾病。因此驱邪去病的主题贯穿端午始终。农历五月,艾草成熟,药性最强,有“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驱邪却*”等记载,在门前挂艾有祛瘟辟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在去年6月举办的专家学者卫生健康专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防疫抗疫成了人们心中的头等大事,中华传统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文化复兴的契机之下,我们也应看到,端午文化中的卫生习俗与防疫仪式契合了当代追求文明生活的社会需求。

吃粽子迎端午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