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叫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为什么艾草在端午节这么受欢迎?《孟子·离娄》里曾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也就是说在古代治病,尤其是治难治的病时,要求三年之艾,也就是要陈放三年艾叶、艾绒。而熏艾草在古人的记载里是可以预防瘟疫,可以辟邪的。
关于艾叶的传说
古人在生活中发现,所有植物中,艾是最容易燃烧的,而且艾有一个特点是气味芳香,辛温走窜,可以温通血脉。因此保管火种的人,每年都要在端午节前后,也就是艾叶生长最茂盛、最旺盛的时期,上山采摘大量艾叶,然后把它晒干,挂在自己家墙上。据说,有一次瘟疫来袭,很多人都因为感染瘟疫而死。但是保管火种的人,全家却安然无恙。甚至他家的邻居,也逃脱了这种灾难。于是人们就发现艾叶是可以辟邪的。由此逐渐演变成,端午节要在门前挂艾叶的习俗。
艾叶的功效
在中医的很多典籍里都记载了艾草的功效。比如《伤寒杂病论》里就有胶艾汤和柏叶汤,这两个处方里都用到了艾草。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治疗疾病的验方中有52个验方里也都用到了艾草。《本草纲目》里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根据古代医家的文献资料,艾草主要有以下几个功效:第一个是活血行气,第二个是祛湿散寒,第三个是温通经络,第四个是回阳救逆,第五个是防病保健,第六者是驻颜美容。
熏艾草
端午节前后,因为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江南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就会导致蚊虫、蚂蚁等滋生,所以瘟疫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发作流行。而艾叶性属温,气味芳香,有温热之性,可以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尤其适用于一些湿性、寒性的疼痛和皮肤病,效果非常好。因此,古人就用艾叶、艾草来防病治病,用艾叶熏蒸的方法,来驱蚊、防虫,防止疾病的传播。(好物推荐:点击图片,即可购买)(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点击上方图片,获取更多端午好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