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忆中,那些匆匆走过的端午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www.zherpaint.com/

在农历的节日里面,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这主要是它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或者说是龙舟竞渡。我老家那里管它叫做划龙船。

先前的龙船没有现在这么阔绰,它既简陋,又少装饰,就像竹排、木筏子一样。但是比赛起来,岸上的观众很多,那船上的划桨的声音,击鼓的声音,都被热闹的嘈杂声淹没了。

大多数的男人们看得很起劲,他们拼命往前挤,有的都挤得掉进水里去。他们很激动,还要扯着嗓子喊叫,好像是自己在参加比赛一样。

但是有些女人进城了,她舍不得去看赛龙舟,有些小孩子也不想看。因为女人想去商场里买衣服,小孩子又惦记着摊子里的汽水、冰棒。

我那个时候也有一个地方要去,就是新华书店。所以早餐的油条包子也不吃了,省下来买一本图书。

我喜欢看打仗的书,我就要了一本《在战火硝烟里成长》。营业员收了钱,在书背盖了一个章,我拿到手一看,并没有打仗,但是书是换不成了。

那个时候书店是不开放的,人只能站在柜台外面,先交钱,后拿货。这就是我那个端午节的礼物。我当时就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感觉,怎么能用这样的题目来骗人呢?

现在端午节基本上都是吃粽子,而我们老家那时是吃包子。有糖包子,也有肉包子。因为端午节,麦子正好收割。吃粽子那要等到水稻成熟,那是在七八月份的样子。记得八月中秋就是吃糍粑,把糯米煮熟了拿到一个石碓去舂,然后放上芝麻糖。

虽然是山村水乡,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但是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没有存粮,所以端午节只能吃刚刚收割的麦子。我们家有一扇石磨,就是它把麦子磨成粉。

我家邻居有一个女的,做了别人的童养媳,每逢端午节都要回娘家来送节,她也要给我们家一个礼物,那就是一把扇子。

那是蒲葵扇,也叫棕叶扇。它虽然没有油纸扇那么雅致,但那蒲扇顶事,扇一扇子风,人不知道有多舒服。夏天的夜晚,我们就是拿了这样的大蒲扇扇风,赶蚊子,躺在草坪上看天上的星星,听老人讲牛郎织女。

在端午节前两天,大人们就要到野外去割艾蒿,艾蒿也叫艾叶、艾草。因为端午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在门户上插上艾蒿。这艾蒿过了端午节也不急着取下来,等它笔直晾干。

这艾蒿还真的有很多用处,人们等它晾干了就存放起来。感冒的时候用它煎水煮蛋吃,用它煎水洗脚发汗。得了皮肤病,全身瘙痒,用艾叶水洗一洗,就会轻松很多。

有些小孩子还学着大人斗草,就像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她们那样,讲什么狗尾巴草,姐妹花,夫妻蕙,并蒂莲。还有做香囊,戴香包等活动。

现在我们读了书,信息又畅通无阻,知道端午节还叫做端阳节,叫做龙舟节。知道端阳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那个时候的乡村又有多少人读书识字,知道有这么一个屈原呢?读书人都进城了。

估计即便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屈原,但对他的行为也不会太理解。乡下人七八十岁了,还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要在炎炎夏日里插秧除草放牛。他们每获取一粒粮食,都是为了生存,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除了照例吃粽子、赛龙舟以外,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利用这个假期,做一次旅游。但是那时是没有旅游一说的,也没有身份证。出门如果要住旅社,还要先去单位里开一个证明或介绍信。

而且那时也没有端午节的假日。只是到了现在,国家才把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单独列出来,给我们放假,让我们才能够自由自在地坐在家里,享受到它的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