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时候主要有以下的习俗活动,从整体来说,基本上也是国内比较传统的一些活动啦。在端午节时候,玉林的佛子山水库、陆川龙珠湖都会举行有地方特色龙舟竞赛活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这个特殊形状的粽子就是“利嘴粽”,形状像棍子一样的米粽,一头还留有长长尖角叶子,显得很特别。
至于“利嘴粽”为什么是这样的特殊形状,其实跟粽叶有很大关联的。这种粽叶叫腊叶,细细长长的,是当地农村房前屋后和田头地角边野生的一种植物,叶子很细长,摘下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春天里长得最多。一簇簇茂密生长的粽叶,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由于粽子的形状像一根直直的棍子,有顺顺利利的兆头,所以除了端午节、春节会包粽子之外,办喜事(结婚、满月、进住等)也会多多少少包上一些“利嘴粽”,送给亲友作为礼物,寓意大吉大利、事事顺利!
据说“利嘴粽”还有这么一个习俗,就是在春节初二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要拿两对“利嘴粽”去外婆家,然后带一对回来,孩子就会读书聪明,生活会顺顺利利。“利嘴粽”体现了村民对孩子读书的一种期望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利嘴粽”形状看起来特别,但是包起来并不难。先将四张腊叶错开叠在一起,放好馅料,然后先把一头包起来。如果要在头部加上“笔嘴,就再加两张叶子延伸出来,拿起来,另一头也包好,再用草绳一节一节绑好就可以啦!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寻常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而玉林也有吃米粽的习俗,玉林米粽给人的印象是味重肉厚块头大,并且好吃。你知道怎么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