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蚊子,在深圳这样的地方好像一年四季都有,只要是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蚊子,经常都会被咬几个包,除非最冷的那几天看不见蚊子,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嗡嗡声就出现了,家里的电子灭蚊香睡觉前一定要插上电,可是,古人用什么防蚊虫呢?
明清时期也有蚊香,那可是真正的纯天然,用艾草做的,把这艾草编成绳子点着了,叫火绳,又叫火药子,这蚊香是谁发明的呢?明朝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臣,叫方孝孺。
看过明史的都知道,方孝孺聪明好学,刚正不阿,机灵敏捷,优点很多。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死了之后,建文帝朱允文继位,他就按照自己爷爷的遗训把方孝孺招进南京的京城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和翰林学士。
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文的手里篡夺王位,当时就邀请方孝孺在他手底下当官。其它的很多大臣见风使舵,一看建文帝都不知所踪了,所以,他们都投靠朱棣了。唯独这方孝孺是宁死不从,结果被下了大狱,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灭了十族的人。
当年,到了夏天,很多地方都可以采摘艾草,编火绳非常讲究,一般情况长度保证在3尺左右就行了,正好每晚可以烧一根,如果太长,就浪费了。编这个绳子,不能太粗太紧,也不能太细太松,还有,艾蒿采回来,先得放在太阳下晒,晒的差不多了,再放到房檐下面晾干。晚上睡觉前,准备一个破盆,点燃了火绳的一头扔到盆子里就行了。艾叶这个东西点着了就是冒烟,看不见火苗,就跟现在的艾灸差不多。
以前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晚上睡觉之前房间里要彻底的除蚊,用艾草编的火绳把各个角落全部熏一遍,蚊子全部被熏出屋,然后把纱窗啊,门帘啊放下来,屋子里的烟散的差不多了,人睡觉的时候吧门关好,这一晚上就能不被蚊虫骚扰。
这个火绳不光是普通百姓家使用,卖烟叶的铺子里也要使用,那个时候可没有打火机,点火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些拿着烟袋锅来买烟叶的人,总得一个一个品尝品尝吧,这铺子里就有一根点燃的火绳,客人把烟叶装进烟袋锅里,来到火绳前,一点一吸,这锅子里的烟就烧着了。
纱窗,现在是这么叫的,以前叫冷布,当年侯宝林先生有这么一段相声,说是那些卖布头的,一定要去大布庄买,那些零星卖布的,你看着挺好,其实都是上了浆的,回家做了一件衣服,你要是不洗还能穿,你要是洗一水,捞出来就成了冷布了。
清宫太监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夏日里宫中的蚊子多,不足为奇,奇怪的是竟然不挂蚊帐,大伙防蚊子的方法都一样,拉上门帘钉上冷布,这冷布是李莲英大总管特意从兴盛祥冷布庄定制的,做工很考究,蚊蝇难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