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佳
节
方块三角圆
01
端午节放假通知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
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
6月12日(星期六)至
6月14日(星期一)共三天,
6月15日(星期二)照常上课。
02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03
端午节习俗
1.插艾
每逢端午家家都要插艾,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是因为端午正值仲夏,正是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把艾蒿、菖蒲悬在户上,利用其挥发的芳香气味洁净空气,驱赶蚊蝇,驱瘟除邪,以达到防病目的。艾蒿有较强的驱*作用。
2.香包
用红布制成红鸡心的袋子,内装茶叶、米、雄*粉,挂在小孩的胸前,除了能驱邪,对小孩记性不好,在此时节也可改善,并祈福平安。 将白芷、川芎、檀香等香料置放在小袋中,有驱风、治感冒之效。
3.沐浴
端午正所谓“正月正盛阳,一阴下伏,古人喜于今日采草药,治百病”。这一天采百药浇水,并使全家人沐浴,称为“百草汤澡”,可去除秽气。如沐浴后再以菖蒲缠腰,据说能治腰痛。
4.雄*除百*
端午节的午时,如果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酒、燃雄*烟等,则可以灭百*、驱秽气(其方式是将屋中的灰尘、垃圾往外扫)。另外,可以让小孩穿虎头鞋,用雄*酒或朱砂在小孩额头上,写上王字的“虎头纹”或虎字,有驱恶*、解*的功效,并可增强其阳气,长大之后有胆识。
5.龙舟竞赛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6.食粽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国人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谚云:“不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吃粽子又成为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又有送粽子给参加考试或选举的候选人,预祝考取和当选的吉祥意义。
04
端午节放假注意
端
午
DRAGONBOAT
FESTIVAL
假期防疫不松懈
根据防疫工作信息最新指引
(1)对有重点城市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河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2)对有重点城市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河人员,居家隔离管理14天;
(3)对有重点城市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河人员,落实“四个一”健康管理措施(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端午期间,防疫请做好这5件事!
1.收集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
小长假期间,非必要不出省市,确有必要出省市,离河必须上报班级老师,做好出行报备工作。回园前须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2.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聚集
小长假期间,非必要不前往境外和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尽量避免到疫情发生地出差旅行,如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须立即向所在社区(村)报告,自觉配合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如非必要,还是建议减少不必要出行,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3.如需外出还是要做好防护
如果需要外出、出差等,在人流多的地方要做好防护,做到戴好口罩、勤洗手、咳嗽喷嚏要遮挡。
比如,在1米距离内,更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像乘坐地铁较为拥挤的时候。此外,在需要进餐或要接触口鼻前,一定要清洗双手。
4.做好疫情防控
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保持社交距离。如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立即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在《新闻1+1》节目中提醒,事实胜于雄辩,在临床试验和大量真实事件的研究当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新冠病*疫苗对预防、减轻和减缓传播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DRAGONBOAT
FESTIVAL
端
/
午
/
安
/
康
享受假期的同时
疫情防控工作也不能松懈
这个端午节一定要平安健康地度过
最后祝大朋友,小朋友们
端午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