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51012.html寺中|艾蒿
在殿前我许不出一个愿
菩萨知道我心有悲苦
图雅:祝贺艾蒿!不经历生命生存之痛、不经历命运之神磨砺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左右:牛逼,让我想起艾蒿另一首写乌龟一样的好诗《他们都不说话》养一只乌龟它寂寞/养两只乌龟我寂寞。
张明宇:沉吟良久,仿佛每个字都浸入血液与骨头,化作悲苦!每个字都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艾蒿的赤子之心,世间少有!祝贺!祝福!
岳上风:举重若轻,把悲苦覆于简淡的记述,特定场景的入诗方式,更让诗的厚度和意味趋向无限,安详平静与欲诉无声于佛境中并生,真真是绝妙出尘的好诗!
赵立宏:艾蒿这首两行的短诗虽然诠释的空间很大,但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写作。本诗如一滴饱满的“水滴”,这其中饱含有诗人对自身情感、人生、人世的经验和观照,有般若的智慧和开放的胸怀,有给读者强烈共情的非凡艺术效果。
韩敬源:生活境遇的重压之下,有人大脑里的诗神接收信号机就失灵了,艾蒿反而更通透更虔诚。5月5日江油诗会庞琼珍邀请春树、李勋阳和我同游窦团山,在寺中参拜,心中哗哗乱闪,许不出愿,也没写出艾蒿敏感赤诚的本诗。抛开生活这层意思,艾蒿悟出了心中的菩萨。
人面:在艾蒿的整体写作中,“向内”的力量超乎想象,这使得他的诗歌成功率极高,这一首短短两行体现得淋漓尽致。许不出愿中,先与“菩萨”达成和解,甚至是谅解了“菩萨”,这种平视视觉中的内省力量和浓烈生命感很震撼。艾蒿几乎是从一开始写诗就建立了一种天才式的成熟品质,且在稳定提升。
朱剑:为艾蒿高兴,他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又私下告诉我们几个同仁,现在,他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曾为艾蒿写过一首诗《艾老板》,写的是他的一段艰难生活,这或许是我读到本诗时感触尤深的原因。本诗直接说出,话不多,但情感浓烈如铀。我发现,艾蒿也是偏短的诗更好,长一些的,有部分有言说过多的问题——我这么说了,不过,艾蒿或许不会听。
伊沙:为生计艾蒿远走他乡,暂居重庆,突然离开长安诗歌节这个小氛围——这个我眼中中国最有利于现代诗创作的小氛围,他的写作势必要迎接考验,好在艾蒿是特别自我的一个人。在一次选空之后,他在长安诗歌节江油场凭借本诗一举订货。这是一首绝妙的双行诗,我了解艾蒿的写作,他绝不是从语言表面“平推”出来的,他一定经历了事实然后心有所感才会写出。
西*何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偶尔妄谈佛学,却从不许愿。其实,所有的“许愿”和“还愿”都没有任何佛学理论依据,作为无神论的大道佛学一再告诉你,你所求所愿都要向内去寻找,而不是粗鄙的市场交易行为。但是佛教一直都有“发愿”的说法,通俗解释就是树立远大志向,而你直面的佛或者菩萨,只是你的见证人,相当于你说“爸爸,我要做出一番事业给你瞧瞧”,你的父亲拈花微笑,欣慰地看着你。此后你所有的力量,都源于你生命的内部,而不是外界的赐予。当然,写诗的艾蒿并不需要知道这些,他经历了独属于他的艰苦之后,以为自己需要抚慰,可当他面对菩萨,竟讲不出自己的委屈和悲苦,只因他突然发现众生皆有委屈和悲苦,就连菩萨也不例外,菩萨知我,我又何尝不知菩萨,将心比心,将菩萨心比己心,此心已是佛心。此诗虽短,有大慈悲,凡读到的人,定会心里一动。
刘溪:拜佛许愿究竟管不管用?我的选择是不下断语,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有朋友说拜佛许愿确有兑现,也有朋友说并无回应。读一些高僧言论,也多给以辩证圆通之回答,说了等于没说。于是,少数人不信,少数人笃信,多数人则宁信其有,实用主义。但艾蒿似乎不属于其中任何人,他“放弃”许愿,直接与菩萨心心相印。
艾蒿是我这段时间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