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名称:百度百科
艾蒿(《尔雅》、《本草纲目》),白蒿[神农本草经(部分)、本草纲目(部分)],冰台(尔雅),医草(名医别录),甜艾(本草求原),灸草(埤雅),海艾、白艾、蕲艾(本草纲目),阿及艾(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家艾、艾叶、陈艾(中药俗称),大叶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绒、艾蓬(江苏、江西、上海),五月艾(福建、广东、四川),*草(台湾),野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白陈艾、家陈艾(四川),红艾、火艾(云南),“恰尔古斯-苏伊加”、“荽哈”(蒙语名),“黑阴威”(瑶族土名)。
先秦之前叫萧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传统历史上的四大名艾
河南汤阴的北艾
河北安国的祁艾
湖北蕲春的蕲艾
浙江宁波的海艾
目前国内最大的艾草产业基地在河南南阳,全球百分之八十的艾草生产就在南阳。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艾炙是传统中医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深受古代医家推崇。所谓艾炙,就是把用艾制成的艾绒或艾条点燃,借助艾草燃烧时散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用以熏灼特定的穴位,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到了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可惜,此法今已近失传。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本草》云“三月三日,五月五日(均指农历)采叶暴干,陈久方可用。”这倒和陈皮相似,愈陈愈好。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作用;祛痰平喘镇咳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等作用。
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在生活中,艾草可用于日常防病保健。
根据个人身体需要可饮艾叶茶,做艾叶粥汤;广东客家人有句俗语“清明吃艾饭,一年四季不生病。”清明时节,客家女人用新鲜艾叶做一种当地小吃“清明粄”,认为吃了可排*去湿,防病去病。
用艾草熬汤泡脚有祛寒去虚火、清除体内湿气、温养经络的作用,对改善睡眠也大有裨益,简便易行,几乎人人适合。台湾流行的“药草浴”,主药就是艾草。
最早艾灸的文献记录《*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原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焫。故艾蜹者,亦从北方来。
艾草的生长特点:生命力非常强,生长要求非常的低,生长范围非常的广,除了极寒和极旱的区域,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生长,蒙古,朝鲜,俄罗斯也有生长。
艾草种植一般在十一月份根茎繁殖,到第二年端午前的小满节气,阳历的五月份,刚好半年,经历的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之气。也就是从头年的冬至一直到小满,一年之中的阳气生发信息都被艾草吸收储存。
一般艾草种植之后不需要再播种,收割完自己就会再发芽,一年在小满前后为头岔春艾,大暑前后为二茬夏艾,立冬前为三茬秋艾。
每年还需要把艾根铲出来,要不来年会因为密度太高而减产,如果连续三年不铲根,减产非常严重,甚至在四五年后绝产,因为根系太密集连成一层,根系与土层就会分离。
真正的纯艾晒干是不会生虫的,有几次去朋友那里玩,看到艾条里面竟然会生虫子了。可能是神虫,超出认知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