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安康,驱邪防疫的习俗 [复制链接]

1#

端午节,喝酒驱邪防疫的习俗

?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多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不是源自屈原,而是源于古代的天文历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很多人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采艾草、佩香囊等传统习俗。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和讲究,都体现出中国先人早熟的智慧,就是观察、把握阴阳变化、四时变迁的规律,知道如何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有人会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纪念屈原是没问题的,屈原是在端午节投江自尽的。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是拔龙舟和食粽,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读友,端午节安康!

?

一、话说端午及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各地文化差异,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一)端午节的演绎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即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端亦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午月午日背后的天干地支历法太过复杂,人们更容易记住数字历。汉历确定以后,人们逐渐用五月五日取代了午月午日,而“五”与“午”又是谐音。这样端午节就确定在了汉历的五月五日。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指午月第一个午日,此时阳气在全年中最盛。端午节时艾蒿得天地最强之阳气,所以端午艾蒿阳气盛,治病、扶阳的效果更好。老百姓就会采摘端午的艾蒿插在大门上以祛除邪气。午月阳气旺盛,利于万物生长繁衍,随之而来的邪*动物活跃起来了。特别是在南方,长江流域,加之潮湿闷热,有*害虫大量生长繁殖,有五*之称的蜈蚣、*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就纷纷登场了。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醒,不安宁。”随着天地阳气的强盛,人的身体体表的阳气旺盛起来,而体内却相对湿寒,形成肤表热内寒湿的状态。

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阴邪所惧。夏季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防疫最为灵验、有效。古人为了顺应天气与人的身体变化,民众就采取了各种措施。有的地方人们用彩色纸把五*剪成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续汉书·礼仪志》云:“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燕京岁时记》又云:“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气。”端午阳气足,驱除邪*防疫是正当时。

?

(二)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主要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标志性的习俗。1、赛龙舟。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行的了,端午节时很多人都会将船包装成为龙的样子进行一些竞技项目,起到很好的娱乐作用。很久之前划龙舟就已经被载入了体育竞技比赛中的一种,在端午节的时候进行划龙舟。2、雄*酒。端午节前后,天气较为炎热,一些虫子和空气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很多人在端午时饮雄*酒是为了起到祛除蚊虫的作用,在古时古人饮雄*酒是为了驱邪避祸。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遇有虫咬红肿,可涂抹解*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酒的习俗。

3、吃粽子。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记载了。端午节食用粽子都知道一些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来的,端午节食用粽子属于一种传统习俗。

4、草药香包消*。药料包括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虫,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端午节时,四川有人在门框上挂菖蒲艾蓬的习惯,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杀菌,饮蒲洒颇有益。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有消除汗臭和清爽神志的作用。

?

二、端午节安康,喝雄*酒驱邪防疫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地域辽阔,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有着不尽相同习俗。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端午饮雄*酒的习俗,相传古时候流行于长江流域地区,有一种祛除五*的手段是涂抹、撒放雄*酒。古代人认为雄*可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辟百邪、制蛊*,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避”。长江流域有喝雄*酒以祛除体内湿寒的传统,饮用雄*酒祛五*、散寒湿的效果更好。古语曾说“饮了雄*酒,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酒里加入微量雄*而成,无纯饮的现象。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泡制的白酒或*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可做解*药剂、杀虫剂。把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驱虫、清洁环境。雄*能涂抹在身上,像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民众对雄*酒的印象,很多是从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留下的。白娘子端午时饮雄*酒,现出原形。白娘子修行千年,得道成仙,幻化成颜值逆天的绝代佳人,都可以怀孕生子,但还是敌不过雄*,可见雄*的超级能量。

?

雄*酒有很强的除害作用。我国古代,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药剂,雄*酒便是其中之一。经常喷洒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地方,以避*虫危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有汞有*,五*之物能被雄*驱散。特别是在雄*加热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生成砷的结晶体或者五氧化二砷,这就是砒霜。

雄*入药虽然有一定功效,但砷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现在中医中很少用到雄*,一般用其他具有同样功效、*性较小的药物代替。长期服用含有雄*的中药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这是因为微溶性的砷化合物会在人体的脏器,尤其是肝脏中聚集势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饮蒲酒、雄*、朱砂酒提高免疫,以酒洒喷撒消*。《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虫。”此俗流传较广。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雄*有腐蚀之力,一定要经医生指导下遵古法泡制的雄*酒才能喝。

?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弥久日新的习俗不乏一种传统意义。新闻报道中,看到误饮雄*酒,错误使用雄*而导致中*、甚至死亡事件。这提醒人们一定要谨慎饮用雄*酒,最好咨询医生与专业人士。基于安全考虑,有医生建议在端午时,用*酒取代雄*酒,这确实是一个好建议。时代发展到今天,雄*酒的功效不在当成一种药酒饮用,更应有一种合理的使用发挥雄*酒的新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