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端午,忆旧事 [复制链接]

1#
四川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08.html

闫长*,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现就职于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从事数学课和班主任工作。撰写多篇论文并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刊物,积极参与省、市级重点课题多项并已结题。

班主任理念:尊重、信任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激励、赏识能开发学生智慧潜能。

一年一度的五月节(端午节)来了,如今的年代,节日多了,生活条件好了,对节的概念也逐渐淡化了。再说起过节,就连小孩子也不会再兴高采烈,问这盼那了。看到现在人们对节日的态度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过节的情形。

小的时候,家里只重视四个节日,过年(春节)、十五(元宵)、五月节(端午)和八月节(中秋),现在想起来都是阴历的节日,那时还分不清阴历(农历)和阳历(公立)。过年放鞭炮、吃饺子,十五放花(烟花)、放灯笼,五月节吃煮鸡蛋、系五彩线、房檐挂葫芦、小笤帚、插艾蒿,八月节吃月饼,那种欢乐无以言表。

我是上了大学才知道端午吃粽子,此前我一直认为端午吃鸡蛋。在吉林农村那边不知道粽子是啥。大概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粽子,说过屈原投江之后,百姓怕鱼虾吃屈原的尸体,投粽子、鸡蛋给鱼虾吃。但我上高中前没见过粽子,脑子里只有鸡蛋。

端午吃的鸡蛋是有讲究的,要吃五月初一小鸡生的蛋。煮鸡蛋的时候会在初一鸡蛋上做标记,抹上锅底灰,然后大家每人都分一个初一蛋。

小孩子吃了这初一蛋,这一年就不会肚子疼。五月节当天,邻里四舍的小孩每个人兜里都揣着鸡蛋、鸭蛋、还有鹅蛋,然后凑到一起磕,看谁的鸡蛋硬,那时觉得好玩极了,五月节不单单是吃鸡蛋,还吃荷包蛋面条。那时,总是盼望着这个吃鸡蛋的节日的到来。

想想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却是那么有盼头。现在的物资丰富了,人们也享受到了幸福的生活,但是节日的风俗却淡化了,节日的气氛没了。民俗文化正一点一点的淡化消失。老年人感叹:还是那个年代过节有意思啊!

五月节,各家还要用彩纸叠上几个彩纸葫芦,分别吊挂在房檐下或挂门框、窗框上,传说葫芦里面装的是些药品,药那东西用葫芦装起来意味着人们健康不用吃药;要早早的去山上找艾蒿割回来,最好是雨后过节,那样就能采到带着露水的艾蒿或者水蒿子,放在屋里犄角旮旯,早晨用艾蒿水洗脸,因为艾蒿有驱寒功效,听老人们常说艾蒿放在屋里起着驱邪、辟邪的作用;还有,心细的长辈们会早早的给孩子们准备好五彩线,五月节的早上趁孩子们没醒,悄悄地给孩子们脖子、手脖、脚脖都系上五彩线,为的是起到给孩子们醒来一个惊喜效应。有的孩子睡觉较死,系完了五彩线也不知道,有的孩子事先知道这个事儿,就早早醒着等着家里的长辈给系五彩线,那时能系上五彩线的孩子们是非常兴奋的!彩线系上脖子手脖脚脖之后,得等过了五月节的第一次下雨天,把它们剪下来扔进外面雨水里,经过过往人们的踩踏,要是能被雨水冲走最好!


  总之,整个过五月节过程,是和去病、去邪、免吃药痛苦和健身强体有关的。

五月节,不是一个说快乐的节日,而是一个祈福和缅怀的节日。祈福所有的家人安康,扫除疾病,祛灾避邪。缅怀我们的伟大诗人屈原。在南方,每年的端午节,屈原的家乡,大家都到汨罗江上,划龙舟抛粽子扔鸡蛋,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逐渐的就成为一种习俗留传下来。现在全国各地,每到端午节,龙舟竞赛成为一个传统特色被后人传承。种种馅料的粽子也成为地方特色美食了,南方肉粽,北方的大枣,绵柔的糯米,淡淡的粽叶清香。东北不变的风俗荷包蛋,初一蛋,咸蛋,使得这个节日又增添了不少的习俗回味。

审阅:孙靖周春雨

文字:闫长*

编辑:张艺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