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草知识第1期艾草,田间地头到处都是, [复制链接]

1#

民间民俗:艾草,老家人称为野艾蒿。小时候,房前屋后都有一丛丛的,茎白叶厚,有股强烈的味苦的艾香气味,农村人都知晓它是用来杀*消炎、止血驱邪的植物。乡下女子“坐月子”时常用之。割一大束艾草,捆好凉干,或置于门前,或分成小把,悬挂在大门上方,祛除家中的邪魔*怪,祈求平安和顺。

艾草小知识

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医草﹑艾﹑灸草﹑医草﹑*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经络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杆打成渣,可以做枕头;艾叶肉打成粉,可以做浴泡包;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艾草的植物科目

艾草高度: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厘米。

艾叶形态: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

深秋开花: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

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艾草产地分布与栽培

艾草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在中国目前河南艾、湖北艾、东北艾都是比较好的艾草。

栽培技术: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

选址需谨慎: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施肥有讲究。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粪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生产中要保持土壤湿润。

免责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权限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艾,灸一辈子

艾草知识第1期:

艾草,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它的神奇你了解有多少?值得收藏

如果您需艾草、艾灸可以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