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子玉米印象 [复制链接]

1#

昨晚我和家人一起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们》,影片的开始就是绿绿的玉米地,*的骑兵团在玉米地帐篷里,掰嫩玉米。前几天百草堂的艾蒿也写了帮家人收玉米,绿色的玉米地再一次把我拉回五台的童年。

山西北方玉米产量高,还能磨成玉米面,蒸成窝窝头。手擀面时候,撒点玉米面,擀出的面条也不容易粘在一起。说玉米,就得从种子开始说起。

玉米种子的名字很好听,东方红一号或者N号,诸如此类的名字,年年不同。玉米种子要每年现买。吃的玉米面也得用当年的,否则面就会变苦。老家亲戚给玉米面一定会吩咐,是今年的新玉米面。我的高中同学徐青松,就是忻州玉米研究所的子弟,他子承父业,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的他也成了研究玉米种子的高手。

玉米幼苗之间一般是一尺左右,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一般是两行玉米隔一米左右,又是两行玉米。空的这一米一般是种土豆。我理解是玉米也需要阳光和风。玉米之间距离远了长得更丰硕。玉米根的附近要种豆角,豆角依附着玉米的枝叶,会盘旋而上。

国庆节也就是白露刚过这几天,玉米的收获季节到了。我从小比较勤快,舍得出苦力。收割玉米没有发愁过,唯一的印象,就是热。汗流在眼睛里,涩得睁不开眼。如果是早晨,庄稼地的露水,会把鞋和裤子打的湿透了。土豆起的早一些,玉米收的稍晚。因此沿着收土豆后的高低起伏的土地,收玉米,感觉一点也不费劲。

老家的嫩玉米是最好吃的,煮或者烤均可,有嚼头。还有一种吃法是吃玉米饼,玉米煮熟,再和上面,蒸成饼,美味。

收割完玉米后,整齐地垒成方方正正的样子,记得不能让雨水淋着,当然也不能让老鼠偷吃。晾干后,用锥子在玉米棒子上,弯曲戳两三条小凹沟,用玉米棒一搓,玉米粒就下来了,继续晾晒。

玉米面除了做窝窝头,用来给人吃,也是猪、狗或者骡马等的食物。

怀念过去的时光,由玉米我想到了童年,玉米不用我种或者收割了,但童年也没有了。

作者简介:苏子,忻一中班校友,居太原。

画像作者:晋东南,忻一中班校友,居深圳。

技术编辑:迎春花

校对编辑:郁金

往期精彩

高晓伟

玉米牵牛花

草木

终于再不用收玉米

艾蒿

掰玉米之美好体验

牧马河畔百草堂

▼喜欢我就打个赏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