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
在岭南,人民为了纪念鲍姑对医学事业的重大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此纪念。鲍姑擅长艾灸,当时不少百姓因她高超的灸术脱离病痛之苦。
她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道教的教义十分感兴趣,嫁给了葛洪后,成为葛洪的得力助手,葛洪著作中有很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她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世,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灼即消,疗效显著。她长期与丈夫葛洪在广州罗浮山炼丹行医,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
有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都鄙视她,她也因为这丑陋的面貌嫁不出去。鲍姑问清缘由,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鲍姑的炙术,相传了好几代人,直至明清两代,也还有人不怕艰辛乞取鲍姑艾。有鼎来初写的一首诗可为证:“越井岗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岣,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砂不疗贫,蹩躃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
诚贤诚慧
与您健康相會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