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中玩转劳动教育食堂变教室,厨师变导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记者张裕

通讯员朱婕

食堂变教室、厨师变导师,课堂作业就是独立制作一份美食。4月12日,记者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获悉,该校探索基于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新路径,开设了“食堂帮厨”特色劳动体验课,引导学生在亲临、亲触、亲做、亲悟中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敬劳动成果的责任和意识。

原本的科任老师由厨房的师傅担任,课堂书本材料变成了食材和工具。食堂工作人员为每个小组分发食材和工具,向同学们讲解青团背后的地域文化、制作工艺和注意事项。

课程导师带领学生们,用艾蒿汁和面,揉成草绿色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切成一个个小块,将块状的面团压扁,包上蛋黄,再捏拢收口,搓成圆球。

“面团要揉捏成花苞状”“蛋黄肉松别加太满”“注意捏住封口、搓均匀”……大家兴趣高涨,彼此交流着包青团的方法。不一会儿,一个个碧油油的青团就完成了,尽管形状各不相同,但是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作品”,内心还是无比喜悦。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个步骤——将捏制好的青团送至后厨蒸制,同学们既兴奋又有一点紧张,都期待着尽快尝一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十几分钟的等待后,新鲜出炉的青团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高二(3)班学生熊珈露表示:“这次做青团的活动真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我第一次做这种与节日有关的美食,以前清明节要么在家待着,要么回老家祭祖,而这次做青团拉近了我与清明节的距离。我对清明节的认识不再只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是有了“手握艾蒿团青团”的真实体验。平时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缺少了与外界的联系,但这次做青团有了一种真实感和融入感:我是身处二十四节气中的体验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学生黄诗淳说:“我们小组在此次包青团的活动中收获颇丰。制作过程刚开始还一帆风顺,但是,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拥有完美的结局!既然没有困难那我就来制造困难,先是脑洞大开的尝试将芥末挤进青团馅里制作‘幸运团’惹得大家连连反对;接着又异想天开地做‘小猪佩奇’浪费了许多稀有的材料,导致最后青团数量不够。尽管过程因为我而一波三折,但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变化无常,我们总会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里遭遇各种突如其来的困难,而这个时候积极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比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更有意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